“四五百是有的。”
呼延灼前趨兩步:“可捉著他等頭領?”
韓滔想了想,搖了搖頭:“未曾。”
“可惜……”皺起眉頭,雙鞭將皺著眉頭,摸了下胡須:“若是有頭領說不得還能換回來,現下只能希冀賊人沒對彭玘做些什么了。”
“主帥,明日讓小將帶兵去攻那梁山,定將彭玘救出來。”韓滔近段時日與那天目將關系不錯,此時聽了呼延灼說辭頓時有些心急,恨不能立時領兵破了梁山。
“你拿什么去攻?”呼延灼搖了搖頭,眉心擰成一個川字:“他等在水泊內,伱我皆是這路上將,去那水上豈不是自討沒趣?”
“那彭玘……”
“明日去人找賊人試試能不能換回來。”呼延灼神情中帶著幾分不屑:“只賊人多是薄情寡義之輩,若是頭領可能為了所謂綠林義氣與我等交換,只是些嘍啰卻是難說的緊。”
韓滔見說稍松口氣,沉聲道:“成與不成試試既知。”
“只得如此。”呼延灼也是點點頭,轉身看了看掛在身后的堪輿圖:“正好也可拖延些時日,等京中的炮手到了,我等即可準備攻山。”
韓滔面露不解看向上首。
呼延灼見此開口解釋了下:“東京有個炮手叫凌振,號轟天雷,曾在西軍待過,我見過其炮火威力,較他人要強許多,射程也遠,若是得他相助,以其制造火炮轟擊梁山本寨,逼他等出來,我再以連環甲馬伏在岸邊,待其上岸攻之,定可一戰破之。”
韓滔聞言振奮:“原來恁地,主帥遠見。”
呼延灼聞言笑了下:“在巨野之時我就發信去汴梁,請殿帥調此人過來,走水路來回得話,當是沒幾日就到。”
思索一下,又道:“今日大勝,我等也該犒賞一下三軍,另找人飛報殿帥知曉,如此殿帥也能知道我等盡心為國。他卻是沒信任錯人。”
韓滔點頭贊同,當即呼延灼寫了捷報,找人快馬加鞭去往巨野,令其準備船只走五丈河入汴梁,又運來酒肉大賞三軍,雖是分到每人手里也沒多少,卻也足夠讓這些軍士興奮。一面又派人前去梁山討要彭玘。
呂布等人雖不知為何呼延灼一下按兵不動,卻也樂的如此,畢竟如今士氣有些低落,也需要時間去重整,等山上傳來消息要用戰俘換彭玘,當即點頭同意。
這月中旬,杜壆、蕭海里兩人壓著天目將同韓滔換回了被俘的寨兵,算是讓損失降低了不少。
也就是此時,一艘運船載著火炮與凌振到了巨野,在隨行禁軍的護送下,來到了呼延灼的大營。
ps1:
抱歉晚了些,把昨晚上寫的推倒重來了,只有半章,剩下的時間大概不夠寫完的了,小可盡量趕趕。。。
ps2:
水滸說起呼延灼就是連環甲馬,雖然小可看的時候也覺得大宋有重騎兵很魔幻,而且打的時候沒有輕騎策應,沒有后勤幫襯更是奇怪,然而原著就是如此。
若是按照真實大宋馬匹數量、品種狀況以及軍隊情況,那別說連環馬應該拿掉,就是他麾下的步兵也要最少去掉五分之一(喝兵血、吃空餉等著名場景),那呼延灼討梁山的時候還有什么?他還是各位好漢印象中的雙鞭將嗎?
所以留下些原著的東西吧,寫的話很奇怪,按照真實情況去寫的話,更奇怪。。。。。。-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