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使節似是受驚一般向后退了一步,對視一眼,不明白耶律延禧怎地反應這般大。
耿南仲順勢有些埋怨的瞪了吳敏一眼,說的話太過強硬,激起這位遼皇的怒火,回去定要……
拉著太子參你一本。
他雖是禮部員外郎,卻也是太子右庶子,試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乃是東宮的老人,要不是今次乃是得罪人的事情,不知被何人推出來到這遼國出使,他還在東宮陪著
旁邊遼國群臣中,蕭奉先眼角一抽,連忙上前拉著耶律延禧,口中忙不迭勸著:“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耶律大石也是站出一步,行一禮:“陛下,何至于此,兩位宋使許是旅途勞累,說話未經腦子,不如待讓其休息過后再招來問詢。”
說著朝著兩人連連使眼色,耿、吳二人早就有懼怕之意,見狀連忙拱手:“外臣確實勞累,待休息過來再見陛下。”
隨即頭也不敢回的向外就跑,殿中吳庸、馬人望、柴誼等人也是上前勸說,這才讓耶律延禧扔下手中刀,氣喘吁吁的指著外面:“宋人欺人太甚,往日如何敢這般與朕說話。”
幾個大臣無奈看著他,蕭奉先卻是點頭:“陛下說的極是,宋人狡詐,先行資助那呂布,后又莫名栽贓咱們,又一直惦記燕云之地……”
偷看一眼臉色不善的皇帝,繼續說著:“陛下不若也派出使者去宋國申飭他等,既然……”
“陛下不可!”耶律大石打斷蕭奉先的話,向前兩步進諫:“如今俺們前與齊國交戰,情勢有所不利。
宋人在俺們后方雖是有誤解,然并未交惡,只需派出使節穩住他們,以俺們兩國百年之盟要求其斷去與齊國的聯系,畢竟若是萬一有個不能言之事發生,齊國挾大勝之勢南下,也非宋人能夠抵擋的,相信此事宋人亦會理解。”
“臣附議,此時應與宋人修好,請派使節南行。”
“此乃誤國之言,若是宋人趁機討要燕云十六州,我等應是不應?”
“胡說八道,兩國盟好百年無事,如何會在此時提出要燕云回去。”
“老匹夫少智,要知……”
“彼汝娘之……”
殿堂中人頓時起了爭執,唾沫橫飛中,帶有惡意的話語隨著伸出的手指噴出,嘈雜混亂的聲音嗡嗡響起,耶律延禧喘息著,已從適才那種怒火中燒的情感中退出,眼看耳聽,頓時皺起眉頭,一甩衣袖:“夠了,都給朕閉嘴!”
相互戟指噴著唾沫的朝臣頓時閉嘴,齊齊轉過來對著他躬身:“臣等失態,請陛下責罰。”
“哼——”
有些寬的袖子一甩,耶律延禧面無表情的掃視一眼眾人:“出使宋國一事莫要再提,此時局勢已經足夠復雜,宋人再摻和進來,難保不出茬子。”
“陛下英明。”
“陛下……”
有人高呼,有人張口欲言,這遼國皇帝一舉手:“都住口,聽朕言。”
有些躁動的場面頓時一靜,耶律延禧往前走了兩步,視線中,不少契丹貴族面帶惶恐之色,反是幾個漢臣面色平靜,想了下開口:“讓大軍準備南下析津府,命人于南京道募兵、征召青壯。”
蕭奉先往前一步:“可是陛下,南京道多數都是漢人,這……”
“他們是漢人,也是俺大遼的臣民,應該……也必須為大遼盡一份心力。”耶律延禧揮動手臂,掃一眼那邊幾個松一口氣的宗室將領,越發皺眉:“按朕說的做。”
一眾大臣頓時齊齊躬身領命,耶律延禧這才邁步往外走,聲音從前行中傳過來:“傳朕旨意,大軍十日后啟程,另外……將那兩個宋使送出國境。”
有反對者如馬人望、耶律大石抬頭欲勸,然而前行的皇帝頭也沒回出去。
沒多久,軍隊開始收起手邊東西,有先行之人提早一步南下為后方的皇帝打前站。
不少軍將松了口氣,整日窩在炭山甚是無趣,終于有了進一步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