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過趟河就得掏錢,不然你就得自己游過去。
而現在,只需要順著筆直寬闊的水泥官道走上大橋,柱香的功夫,都能夠在大橋上走上一個來回,而且還不需要你花上一個銅板,多么的嗨皮。
正在有過無數次的先例證明了常二郎那非比尋常的腦子提出來的各種古怪計劃都有實現的可能性。
所以大伙雖然對這項工程充滿著不解,但還是愿意相信常二郎真有本事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太湖水患。
沒辦法,朝廷之前都有過大計劃,結果無疾而終,現在常二郎主動站了出來,不相信他還能相信誰?難道相信新來的那位歐陽縣尊?
不過話說回來,這位歐陽縣令已經來到了上海縣一段時間,可是整個上海縣的鄉老里正,都沒看到過這位新到任的縣令。
而當常二郎滿臉認真地告訴在場的一干人等,新到任的歐陽縣令聽聞了這個大計劃之后,很興奮,很踴躍,主動要求成為工程總監。
愿意為松江府治理這太湖水患拋頭顱撒熱血,啊呸……是愿意撲在工作崗位上不眠不休、嘔心瀝血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既然有常府尊托底,又有新到任的上海縣歐陽縣令踴躍參與工程。
一干呆在院落里的鄉老里正們,很自然而然地被常二郎說服。
而且,常二郎并未讓他們只作出犧牲而沒有獲得回報。
在他的規劃里邊,但凡是因為河流改道而被影響到的村莊將會一律搬遷。
這些所有的搬遷戶也都會得到豐厚的補償,讓他們可以在新的家園幸福地生活下去。
而且他們的搬遷,還能夠遠離過去的洪水泛濫地區,誰特娘的不樂意?
以前是大家都窮,搬了家,難道住草棚子?又或者是住到其他村子,侵占對方的田地?
現如今在官府的主導之下推動,那么這些昔日的大難題就不再成為他們遷徙的阻礙。
看到這些鄉老里正們紛紛頷首附和,特別是那些處于此次搬遷范圍內的那些鄉老里正,都顯得甚是積極踴躍。
常二郎的內心可謂是一片唏噓,后世拆遷最難的區域之一,就有上海老城區。
畢竟后世的大上海,可謂是寸土寸金,每一個平方,想要拆掉它,那都不知道會花掉多少百元大鈔才行。
但是現如今在房地產這玩意還沒有成為一項重要產業之前,而且在那十年九泛的太湖洪水的威脅面前。
質樸的老百姓們,自然很愿意為了自己的家人安全,主動地走向新的幸福站點。
當然也會有人說,故土難離,呵呵,連生存都艱難的時候,背井離鄉的故事還不一樣經常發生。
。。。
大明首任錦衣衛指揮使毛驤趕路趕得十分的疲憊,從南京到上海,可謂是日夜兼程。
這雖然不是,他第一次來到上海,時隔年余再見上海。毛驤還是感覺到了這里又發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變化。
之前只是主干道是水泥鋪裝,而現如今從管道上分出去的許多的支路也都是水泥路面。
距離上海縣城還有十余里,密集的車輛,路人商販,已然開始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