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光是能夠保證生產冶煉出所需要的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
一分廠的那些技術人員,就不知道熬死了多少的腦細胞。
每一爐鐵水鋼水的出爐,都會伴隨著大量的詳細數據。正是秉承著這種刻苦專研,外加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做事方式。
使得現如今,一分廠可以生產出自己所需要的鋼材,不論其含碳量的高低,如今總算是有了一個精確的控制。
利用雙金屬溫度儀,以及對于火焰色澤的觀察,還有放入鐵棍融化的時間長短,便能夠知曉爐中的溫度高低,誤差不會超過一百度。
這些,都凝聚了無數上海鋼鐵制造工廠一分廠那些研究員的心血和汗水。
聽著常二郎嘰嘰歪歪這么一大通,朱標與那朱棣二人都聽得呆若木雞。
好半天,朱棣這才有些結巴地問道。
“你的意思是,甭管是鑄鐵,還是用來打造刀劍的上好精鋼,以及那些制作炒菜的鍋,都是同一種金屬?”
“當然了,它們都屬于同一種元素,那便是鐵,只不過,里邊的碳含量高低不同罷了。”
“就像青銅、黃銅還有白銅,主要的成分也就是銅元素,只不過里邊還會摻雜一些其他的金屬元素……”
“乖乖,看來,術業有專攻這話還真沒說錯,倘若不是賢弟你今日這番解釋,愚兄真沒想到,這世上,除了五金之外,尚有其他的金屬。”
所謂的五金,這自然就是中國古代用來稱呼金、銀、銅、鐵、錫的。
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鉛這玩意,還有汞,也都早就已經被提煉出來。
只不過古人覺得這些玩意用處不大,所以并沒有將他們與五金相提并論罷了。
可以說,中華民族在物理化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傳承。
反倒是那些道士方士之流,更擅長于這一方面的知識,可問題是這幫家伙,又跟神學有著很親密的關系。
好在,常二郎來到了上海之后,就已然單獨設立了一個學院,只招收各個工廠那些年輕的工匠、學徒。
他們需要去學習四書五經,什么三綱五常,他們除了基本的識字之外,就只需要學習那些基礎的物理和化學知識以及數學。
畢竟他們畢業之后就會進入到各大工廠里邊,成為里邊的技術骨干,努力地學習那些老工匠們積累了一輩子的經驗與心得。
同時還要將這些經驗與心得,記載在紙張之上,形成系統性的知識,再反哺回校園。
讓學校的學生們,會學到更加專業的技能知識,從而助推大明帝國的工業理論和實踐的蓬勃發展。
來到了距離上海縣足足有二十多里地一處偏僻得仿佛猶如荒野般的地方,只有高墻圍筑出占地規模不小的工廠。
里邊的煙囪,此刻正冒著滾滾的濃煙,預示著里邊正熱火朝天。
常二郎指了指那里,甚是得意地道。“姐夫,這就是一分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