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蘆臺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遼朝占據這里之后,便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到得元延祐三年(1316年),“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而現如今這里被稱之為海津鎮,其實其人口規模足有萬余戶,而且在近幾年來,興建了巨大的碼頭之后,往來的商船絡繹不絕。
碼頭的繁榮,海上貿易之路的通暢,讓這里的人口飛速暴增。
就在距離這碼頭約三十里之外的南邊,這片十分遼闊,但是又渺無人跡的地方。
一座城寨,此刻不知何時已然出現,進進出出,全是大明的騎兵精銳。
只不過,這一只騎兵的穿著明顯有點問題,身上披掛的并非是大明騎兵的制式鐵甲,只有胸甲是鐵甲,而肩、臂、腿部,皆是更輕便靈活的皮甲。
并且這些騎兵都沒有配備著騎弓,以及各種長兵器,他們只是在戰馬的肩胛位置,左右各放置一個皮套,將一把長長的,宛若燒火棍一般的燧發槍插在那里。
而且每一位騎兵都是一人雙騎的配備。
這些日子以來,他們一直都在這一片遼闊又荒蕪之地訓練。
此刻,藍玉這位主帥,正安然會坐在城寨內的中軍大帳之中。
坐在那熱氣騰騰的鐵爐子跟前,看著那份來自于北平留守徐達的親筆手書。
。。。
徐達詳細地向藍玉講述了這一段時間以來,那狡猾的元蒙兵馬的動向。
對方興大軍十數萬眾,在行進到了那好陳察哈爾一帶之后,便在那里滯留,一直都沒有什么動靜。
若是過往,元蒙的兵馬,敢靠到那么近,徐達絕對會第一時間揮師北進,殺氣騰騰地直撲過去。
現在,他龜縮在北平城內,只是派遣了幾支騎兵,對那些南下而來的元蒙騎兵,進行了幾次短暫的接觸,很快便縮回了那些城塞之中。
擺出了一副老子現在不跟你玩野戰,準備守到天荒地老的架勢。然后就是等,等著看那位元蒙兵馬的主帥會不會上當。
總之,徐達就是一句話,藍玉小老弟,這一仗,老哥子我準備擺烏龜陣,而手里邊,只有一把致命的尖刀,那就是你和你麾下這一支精銳的火槍騎兵。
藍玉看罷了這份來自魏國公徐達的書信,面容沉肅地坐在鐵爐子跟前良久,這才站起了身來向一旁走去,吩咐了幾句之后。
很快,那張擺放在這里的巨大沙盤上,又多出了幾面代表著元蒙騎兵的旗幟,藍玉站在沙盤跟前,仔細地打量著上面的城寨、兵力布置。
目光最終落在了自己所在的營盤,也就是在這海津鎮這邊。
“來人,擂鼓,召集眾將議事。”
“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