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以為那里不足我大明一省之地的扶桑國,因為他的物產貧瘠,就養活不了那么多人口嗎?”
常二郎呵呵一樂,意味深長地道。“你可莫要忘記了,扶桑乃是島國,物產貧瘠,可是他們卻可以靠海吃海。”
“而且,扶桑國,就像是一艘航行在汪洋大海之上的巨型海盜船,他們船上吃的,用的一旦不夠,他們就會開始向著四周洗劫,收刮一切能夠讓他們生存下去的物資。”
但凡是島國,特別是一旦擁有了一定的軍事實力的島國,都會拼命地朝著四面八方擴張。
不論是那西邊的日不落,還是東邊的扶桑,都是一個鳥樣,都屬于是有著強烈的海盜屬性的國度。
這樣的島國,如果不在它真正強大起來之前,先將它實施閹割手術,那日后,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所以嘛,早割早好,畢竟這也是為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和平與友善,割一個扶桑,就能夠幸福整個華夏,怎么算都是好的。
。。。
那么一個小小的扶桑島國之上,其人口密集程度,自然是遠遠超過了大明帝國。
而且由于這扶桑國一千多年以來的文化習俗,讓他們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模式。
公家、武家、大名、豪族、僧侶,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特權階層。
而下面,那就是還在努力想要成為武家的武士,以及無數連人都算不上的賤民。
上屋建筑亂七八糟,可是下面的扶桑賤民,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存之道。
他們只知道,老老實實地掙扎著活著,哪怕是吃不飽,穿不暖,卻也不敢反抗那些特權階級。
但問題在于,不管怎么樣,那扶桑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里,上千萬人口。
大明現如何渡海過去的兵馬,才不過三萬精銳之士,莫說三萬,便是三十萬,想要以武力征服扶桑,一旦扶桑國的那些上層階級團結在了一起群起反抗。
那么大明也得好好地掂量一下,值不值得跨海而戰,這所需要付出代價,會不會太大?
想想那前隋征個高句麗,結果導致滅國,還有那北元三征扶桑,也落得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所以,純軍事力量去征服扶桑,并不在大明,也不在常二郎《定倭策》的考慮范圍之內。
所以,想要真正的解決扶桑問題,決定未來數百年的走向,那就需要作好長期的耐心的閹割以及分解策略。
想要這么做,并且要長期持續的做下去,不多說,怎么也得數十年才能夠搞得定。
當然如果是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對扶桑國各階層進行滲透、腐蝕、瓦解,脅迫、閹割的話。
再怎么省,也至少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夠見到成效。
而這里邊的手段,自然就是,包含,但不限于,軍事干涉,貿易傾銷,物資管控,政治滲透,思想同化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