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此刻朝會之上,正在商議一件重大的國策。
那就是平定云南之戰,已然結束,大明獲取了全勝,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已隕。
要知道,大明為了這一場大戰,可是籌謀已久,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分別為征南副將軍,率軍三十萬征討盤踞云南的北元勢力。
而云南之地的鎮守者,乃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的后裔。封梁王,鎮守云南。至那北元的元惠宗妥歡帖睦爾退出大都后,梁王仍堅守云南,奉北方的元朝為正朔。
而且每年遣使去漠北覲見北元皇帝,執臣節如故。面對著殺氣騰騰,興師來伐的大明三十萬眾,梁王仍舊負隅頑抗,寧死不降。
梁王派司徒平章達里麻率兵十萬人馬駐曲靖。而沐英乘霧抵白石江,傅友德率兵進擊,達里麻兵敗被捉,所部士卒尸體蔓延十余里。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都放還故鄉,明朝軍隊聲威大振。
同樣,放歸的北元士卒,反倒成為了宣揚大明王師不可戰勝的最好宣傳員。
隨著司徒平章大敗。傅友德率領一支偏師去烏撒,沐英則率部急趨昆明。
因為前些年梁王冤殺曾經打敗明玉珍的大理總管段功,這讓梁王和大理段氏從那之后勢同水火,結果就導致了大理段氏按兵不動。
眼看已無援軍,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逃離昆明城,他逃至晉寧州忽納砦,焚毀了他的龍衣(梁王的王袍),把他的妻子趕入滇池赴死,他自己也和大臣左丞達德、右丞綠爾等夜入草舍,都自殺身亡。
他的黯然飲恨自盡,也代表著北元在南方最后一個重要據點的落幕。
不過,北元的勢力雖然被拔除,大部分屬郡已被攻下,唯獨西部大理一帶的段氏割據勢力倚靠點蒼山、洱海,扼守點蒼山的龍首、龍尾兩關,抗拒明軍。
沐英領兵西攻大理。段氏家族的領袖段世聚眾守在龍尾關。沐英派將軍王弼攻龍首關,他則親自率兵進攻龍尾關,形成犄角之勢。
此外,沐英等另派一隊人馬攀援點蒼山背后而上,居高臨下作為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后”,斬關而入,山上軍隊也奔馳而下。
段世不知背后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于是大理被攻占。攻克大理后,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或下諭招降,云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之后,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分道平定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設立烏撒衛、畢節衛。
不過云南之地,部族眾多,時有反復,若是大軍輕離云南,恐又有復叛的可能性。
沐英、傅有德等人上奏,奏請朝廷,許軍隊屯田開墾。另外留下一部分兵力鎮守于此,以安人心。
再有就是希望朝廷能夠遷入漢民,以允云南之地。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老朱有意,讓沐英永鎮云南,替大明守好那片土地。
畢竟那片領土,現如今,沐英已然在那邊打出了赫赫威名,百戰百勝之姿,令那些云南各勢都戰戰兢兢。
倘若沐英離開,并不是好的選擇,而要留下他在那里鎮守,自然就需要做許許多多的工作,方才能夠將那云南經營好。
而沐英乃是自己妻子的義子,文韜武略,皆是上上之選,他出鎮云南,老朱也能夠放心。
朝堂之上,一干文武,倒是對于由沐英坐鎮云南,倒也沒有什么反對意見。
反倒是樂見其成,畢竟大明勞師動眾,耗資甚巨,好不容易拿下了那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