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大明北方的鋼鐵制品,總不能一直都依靠南方吧?
而且現如今,鐵爐子以及那小型鍋爐在北平一帶,可謂是供不應求,動不動就斷了貨,這很傷腦筋。
再有就是,如果北方的鐵礦一旦開采,那么許許多多的大型、重型工業機械,就沒有必要再耗時耗力地從南方運來。
而且在北方興建工廠,也利于消化閑雜人員。
看罷了姐夫哥的吐槽,常二郎也給姐夫哥回復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洋洋灑灑的兩千余言,由淺入深地告訴姐夫哥朱標。
主要講述的就是這段時間以來,他與那些女直諸部落之間的交道。
另外就是現如今,女直諸部之間的沖突,已然開始,并且親舅舅搶自己的功勞這事,常二郎小小地抱怨了兩句。
之所以要著重地提到那女直部落沖突之事,這正是大明解決那和清除前往那個隱匿在深山中的鐵礦交通的重大契機。
畢竟,那個鐵礦位于鴨綠江的東岸,并且還是地處于深山老林之中。
想要去開發那片超級鐵礦,那么就必須要有通暢的交通運輸。
可是之前,想要從現如今大明所控制的地區,抵達那片礦區。
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靠近礦區的鴨綠江東岸建設碼頭,然后船舶沿鴨綠江逆流而上,在那里利用水運將礦石運抵出海口之后,既可以轉向蓋州港,也可以直接運往天津衛。
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僅僅憑借著船舶搞運輸,對于渤海沿海地區可以起到很好的經濟促進作用。
但是這遠遠不夠,常二郎可是要解決這遼東三省這片異族養蠱地的問題。
所以,水路之外,陸路才是重中之重,修路是必須的,而且還需要興建官道,以及鐵路,以保障礦產的運輸流轉。
許多地方,都是原始森林密布,而且有著眾多的女直部落流竄其間。
所以,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這片白山黑水,讓那些原本四下流竄的漁獵部落,能夠安穩地定居,然后過上衣食豐足的小日子。
甚至于,這些異族漢子,也會成為大明帝國開發遼東的重要勞動力。
畢竟你只需要努力地搞工作,就能夠吃飽穿暖,手里邊有余錢,還能夠讓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等到他們逐漸地適應這樣的日子之后,誰還樂意,為了三兩口吃的去玩命?
而且現如今,遭遇了重挫的胡里改部落以及那兀良哈部落,已經龜縮在了一起。
而常二郎與親舅父藍玉也就如何解決那東海女直的薩哈連部與以兀苦部。
可是經過了周密的策劃,徹底解決,其實很簡單。
但問題在于,徹底解決之后,胡里改部以及那兀良哈部就失去了敵對勢力的壓迫。
有可能會再次脫離掌控,自行其事。
所以,這一次出兵,要的只是讓那兩個部落被揍得狗血淋頭,而非是直接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