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兩者皆有之
“幸好有所警惕,沒有直接進入斑駁歲月片段,不然今天恐怕要陰溝翻船了。”
如果那個時候,葉秦真的不管不顧,進入到時間的長河當中,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還真不好說。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不進入,因為葉秦搞不清楚這個鬼和尚的來歷,實在不敢冒險。
雖說歲月之力難尋,但是沒有這個,葉秦還可以找下一個,沒必要把自己置身于險地。
呼
一陣夜風吹起,卷走幾片落葉,樹枝沙沙搖動,好似群魔舞動。
黑暗中不起眼的野廟,看起來破敗不堪,搖搖欲墜,卻沒想到其中還蘊含了這樣的神秘力量。
葉秦目光充滿了忌憚,思索著和尚的來歷,和尚和寺廟之間,肯定是有脫不開的關系。
想起先前莫名聞到的味道,葉秦終于得以確定,那是香火氣
而且是源自于那個和尚。
“這個鬼和尚擁有那么多張臉,好似看到了蕓蕓眾生,更有臉龐在禱告,吞吐香火”
葉秦將這一切串聯起來,腦海里的線索愈發清晰明。
“先前我聞到了香火氣,又看到了眾生念力,難道”
燒香,供奉,香火,并非修行
對于有正法傳承的道士來說,這是一種與上界溝通的方式。
同樣,以前的古人相信世間有神靈,祭拜香火,進獻貢品都是為了祈求神明庇佑,也是一種溝通上界的方式。
這種祭祀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人升煙以祭天,稱作“禋“或“禋祀“。
詩經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箋:“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說,這種祭制始于周文王。
其具體祭法為將牲體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煙,表示告天。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可見所謂禋祀,一是點火升煙,二是煙氣為香氣,以香煙祭神,那么這就是后世所謂“燒香“了。
香火后面大部分都是指寺廟里面祭祀神佛的香和燭火。
而這,便是香火。
但,還有句話叫做“心誠則靈”
凡人向神明許愿,認為自己虔誠,那么上天就能夠聽到,接受自己的供奉,從而幫助自己形成愿望。
可是,世界并沒有神靈,但是以前的人卻對此深信不疑,他們所付出的精神力,并不會因為世間沒有神明就消失,反而成為了一種飄蕩于天地之間的念力。
故此,香火生念力,合一便是佛教里說的眾生意
俗語解釋為眾生的意念、眾生的心意、眾生的思想。
而普通人的意念是很少的,作用范圍也并不大,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如今有這么一個場地,成為了媒介還有橋梁,許多人加在一起,聚少成多,形成的念力就很可觀了
日復一日,不停的增長,數十年,乃至數百年過去,甚至還能夠改變這里的磁場。
哪怕到了最后,這座野廟已經荒廢,但是其中殘存的香火還有眾生念力,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夠消散的。
所以先前葉秦感知到的那股奇怪能量波動,應該就是來源于此,是在香火和眾生念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當然,也不是每座寺廟和道觀都能夠形成這樣奇特的能量,比如先前葉秦看到的那些名剎古寺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