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般若是一個宗教術語,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六種,就是所謂的六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第六種是觀照般若。
六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而般若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釋尊二十二年般若談的精華。
既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隨著葉秦研讀越來越深入,那種玄而又玄的感覺再度涌上心頭,眼前的經文幻化出一道道金光,跳躍在半空當中。
葉秦想要觸碰,卻發現那些文字好像擁有自己的生命力,瞬間散為一團金光,如同煙花炸開。
而在現實當中,一切沒有任何變化,這些不過是因為葉秦的觀想,由此衍生出來的臆想。
咚,咚,咚
明明四周寂靜一片,葉秦卻聽到了誦經木魚聲,若隱若現,如同大乘佛法,充滿了無盡的奧妙,振聾發聵。
葉秦神魂一輕,像是飄蕩在半空中似的,冥冥中出現一股吸引力,讓他朝著金光涌現的地方而去。
一座輝煌的宮殿出現在視線當中,周圍籠罩著無上佛光,色彩斑斕,充滿了不可言說的神韻。
誦經聲越來越清晰,金光越聚越多,緩緩匯聚成蓮花的形狀,而在蓮花之上,佛祖面對眾生,臉上的神情悲天憫人。
云翻霧涌,金蓮乍現,大慈大悲的菩薩還有羅漢,屹立在周圍,漫天神佛,光芒照耀,伴隨著梵音不斷,洗滌著葉秦的心靈,任何煩惱都被一掃而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些神佛齊齊開口,嘴里念誦的全部都是般若心經,那聲音并不嘈雜,反而顯得空靈無比,若隱若現,讓人捉摸不透。
葉秦也下意識加入到其中,跟著一起念誦起來,像是要把它深深的刻入到身體里。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般若心經能夠破色顯空,開發智慧,揭開諸法虛偽的現象,照見諸法空性的本體,亦是度生死海,到達彼岸的途徑。
隨著葉秦觀想漸入佳境,種種臆想也變得更為不凡,但因為觀想物是佛經,所以這些臆想也全部都是與佛有關的內容。
佛光普照下,不知不覺,本源白骨具象化出來,散發著瑩瑩白光,雙眼恍若有月華流轉,隱隱可見一抹淺淺的月牙,和身體交相輝映。
額頭晶瑩的骨頭上有一枚雷霆印記,手掌上的上清觀依舊小巧玲瓏,只是偶爾浮現出歲月的氣息,在經文的加持之下,又多了些許佛法的玄妙。
白骨空洞的嘴巴一張一合,仿佛也在跟著葉秦一起研讀佛經。
嗡
臆想的精神層面,金色的光點像是受到了什么吸引,朝著白骨聚攏而來,如同螢蟲般,環繞在周圍。
若是仔細一看的話,這根本不是什么金色光點,而是細小的文字,它們似乎想要融入白骨當中,卻仿佛有道看不見的墻壁,將它們全部阻攔在外面。
這些文字當中充斥著無上的佛法,還有濃郁的力量,若是將它們和白骨融合到一起,必定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察覺到它們的靠近還有親昵,葉秦緩緩睜開眼睛,蛇瞳充滿了不可言說的肅穆還有莊重。
“你們很好,但并不是我想要的。”
這些經文固然不錯,濃縮了佛學的精華所在,但卻是別人的東西,葉秦走的是獨一無二的道路,那么他的經文也必定是如此。
觀想佛經,只是修煉的一個手段,而非葉秦的修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