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面有波動,由此可見,我的方向大致應該是沒錯的。只是還不足以形成符箓條件,難道說還需要什么承載物不成”
字里面雖然有能量,但還需要將它凝聚釋放出來。
葉秦思來想去,閉門造車還是不行。
符箓流傳千年之久,古人能夠畫出完美的符箓,但是因為畫符之人不是修煉者,沒有修為和靈炁,所以符紙當中并無能量波動。
而這些符紙也就成了極為普通平凡的存在,只是一張單純的鬼畫符紙。
但是,說不定能夠帶來什么啟發和思路。
放眼望去,在這荒山老林里面,顯然沒有什么和符箓有關的東西,他決定還是出去看一看,說不定能夠碰到什么機緣。
清晨的小溪看上去格外清澈,映著燦爛的朝陽,好像浮動的彩色緞帶,伴隨著潺潺流水聲,讓人心曠神怡。
溪邊樹木蔥蔥,偶爾有飛鳥點過水面,流下一圈粼粼波紋蕩漾開來。
云嶺和霧都兩個市相鄰不遠,風景上面也是相差不多,有山有水,葉秦沿著僻靜小路前行,借著旁邊綠色植物作為掩體。
古色古香的建筑屹立在不遠處,紅色的牌匾上面寫著幾個大字“云嶺市道教協會”,筆力遒勁,頗有龍飛鳳舞之態。
時不時會有穿著青色道袍的人出入其中,因為是白天,若是此時進去未免有些顯眼,也怕撞上人引起不必要的慌亂。
等到天色漸暗之際,葉秦這才帶著濃霧潛入道觀當中,就算不小心被人撞見,也只是會看到一團濃霧,誤以為是自己看花了眼。
整個協會的占地面積還挺大,里面亭臺樓閣,雕花廊柱,很多壁畫還有天花板上都刻有充滿道教色彩的圖案。
葉秦釋放出精神力感知了一下,這里并沒有歲月的氣息,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能量波動。
兜兜轉轉終于找到了收藏書籍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書架,空氣中浮動的也全部都是書卷當中自帶的墨香。
道教協會的藏書倒是要比一般道觀豐富,但沒有一個真的,全是拓本。
房間中央掛著一副祖師像,旁邊是幾副巨大的黃色符箓,看上去充滿了威嚴。
葉秦穿梭于書架之間,尋找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箓“、“丹書“,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稱。
起源于巫覡,始見于東漢。后漢書方術傳記載“河南有麹圣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符箓術的思想基礎是鬼神信仰,稱其有召神劾鬼、鎮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爾稱有“小驗“者,也并非其驅逐了致病之“鬼“。
道教在長期傳習符箓術的過程中,創造了紛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眾多的符書,所創符箓難以數計,符箓樣式千奇百怪,但是,如果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類。
復文、云篆、靈符、符圖。
古人繪畫符箓,希望能夠借此溝通天地鬼神,從中獲取某些力量,從而借助符箓能夠延伸出來。
但實際上,他們自身沒有靈氣,并非修行者,所以繪畫出來的東西,只有形似而無神似,也產生不了任何的作用和能力。
在民間有個別現象,符箓燒成灰加水,給生病的人喝下,癥狀會減少許多,因此對于符箓之說深信不疑。
那是因為他們病情輕微,因相信符箓,再加上心理作用,造成一種鬼已驅去、病已脫身的現象。
這類似于醫學上的心理療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箓本希院禁身,而是符箓所引發的積極心理狀態,促使人體調動防御機制克服了疾病。
這種喝符水治病的方式,在早些年的農村十分風靡常見,那個時候科技不發達,醫療水平也有限,人們沒有條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這種旁門左道上面。
治好了是幸運,有許多人都因為這種所謂的符水病情惡化,甚至最后丟掉性命,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況少了很多,已經銷聲匿跡。
但是在某些偏僻的地方,仍有相信和符水能夠治病的人。
后漢書載:麹圣卿“善為丹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