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內丹功法源頭可以上溯到黃帝的陰符經和老子的道德經,取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歸根復命“、“禍福互變“的理論,以道論仙。”
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來闡述順行萬物化生,暗示逆行歸原丹法,以求歸根復命。
葉秦接著張伯端的話又道“又取陰符經火生于木,禍發必克,“生死互根“,“恩害互變“之理,強調內丹修煉重在領悟真訣,適時動機,則陰陽施運,臟腑安寧。”
兩人相視一笑,竟然有著說不出的默契。
他們雖是初次相見,但不少理論都頗為相似。
微風拂過,樹影搖曳不已,灑下了碧綠的陰涼,一人一蛇在土地廟旁相談甚歡,
葉秦雖然已經金丹大成,但是這次和張伯端的討論內丹之術,心中又有新的見解。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心中的桎梏似乎有所松動。
張伯端也大有收獲,經過葉秦的點撥,補足了內丹之術上的空缺。
他雖然無法真正的踏入修煉,但是思想境界上面卻得到了圓滿,從某種方面來說也是成功的。
“閣下對于內丹之術如此精通,想必已經修至大成境界,可是我觀閣下語氣,似乎頗有憂愁之意。”
葉秦驚嘆于張伯端的敏銳。
“的確如此,雖然我金丹大成,但是修道一路永無止境,下個境界與我而言,還在摸索狀態。”
張伯端有感而發,“船到橋頭自然直,閣下如今的境界還有修為早已超然世外,若貧道早遇見閣下,先前也不會走那么多的彎路了。”
葉秦的目光落在了土地廟上,透過小小的廟宇,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后的娘娘廟,兩者的身影有片刻的重疊。
“世間萬物早有定數,又有變數,若是我們提前相遇,也許又是不同的光景。”
就好比進入這段斑駁歲月片段,葉秦已經是金丹大成,可如果時間提前的話,他還只是氣丹境界,是不會有如今這樣的感悟。
張伯端先是一愣,細細品味著葉秦這番話語,隨后哈哈大笑。
“正是如此,今日你我難得志趣相投,聽說揚州瓊花開的甚美,若是能夠前去觀賞一二,也不算辜負這大好時光。”
“揚州”葉秦詫異,這里難道不是古京城嗎
他隨即道“我這番模樣前去,恐怕會引起城中百姓惶恐。”
雖說這里是歲月片段,非常特殊,葉秦的存在在別人眼中似乎合乎情理,并不會驚訝,但蛇身進城還是有些唐突,到時候就不是賞花,而是觀蛇了。
張伯端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微亮道“肉身不好親臨,但按照閣下的水平,完全可以做到神游而至”
葉秦目露新奇之意,“何謂神游”
張伯端意味深長道“足跡未到,而心神如游其地,也許能夠給閣下帶來啟發。”
系辭上所說:“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足跡未到,而心神如游其地,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黃帝神游華胥國。
列子黃帝曾有記載,“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聽到張伯端提起的“神游”之說,葉秦心中也起了嘗試之意,“如此一來的話,我倒是可以試試。”
雖然他對于精神力的操控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關于神魂卻是少有接觸,如今聽張伯端提起神游之說,覺得新鮮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