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如水,無聲流淌入小院。
嫦娥仙子踏著月光面則至,她步履輕盈,足下似有月暈生蓮,不染半點塵埃。
在她身后,跟著一位約莫及笄之齡的少女。
少女容顏柔美,氣質卻如初露,眼神清澈,尚未被世俗侵染分毫。
嫦娥仙子對著子受盈盈一禮,周身清冷月華微斂,道:“先生。”
在人前,她謹遵大王之意,以“先生”相稱。
那少女也連忙斂衽施禮,聲音清脆如空谷鶯啼,帶著天然的純凈氣息,道:
“先生,蓉兒回來了。”
子受的目光落在少女身上,深邃的目光柔和了幾分,唇邊笑意真切了些許道:
“墨蓉,昨日所授‘九轉回春針’的行氣關竅,可曾了然于心?”
少女墨蓉連忙點頭,眸子里閃爍著認真的光芒道:“回先生,蓉兒已謹記在心。”
子受微微頷首,不見他有何動作。
面前那張古樸的檀木書案上,一部非金非玉、材質奇古的卷軸憑空浮現。
卷軸表面流淌著溫潤的青色光暈,隱約可見無數細密的符文如活物般游走。
散發著草木精粹與生生不息的道韻。
“善。今日,便授你這《岐黃醫道》中,關于‘引天地靈機,祛邪祟疫毒’的篇章。”
子受的聲音平和,卻蘊含著大道至理。
墨蓉乖巧地應了一聲,走到書案前,在蒲團上端端正正坐下。
雙手小心地捧起那靈光氤氳的卷軸,神情專注無比。
嫦娥仙子靜立一旁,宛如一尊月光凝成的玉雕。
她目光柔和地看著墨蓉,思緒卻飄向過往。
眼前這喚作墨蓉的少女,并非尋常凡人。
她乃是人族先賢墨子的血脈后裔。
昔年七曜封天鎖人間之劫。
人間諸賢為護人道氣運,皆以身合道,如今真靈居于萬壽城,受萬民香火供奉。
這也讓幾位先賢的血脈后裔,以及傳承在如今的人間,有了些變化。
其中,墨子圣賢的墨家,分化最為顯著。
一支精研機關造物,駕馭土木金石之精,在各國中攪動風云,聲勢煊赫。
而另一支,則由墨子圣人的直系血脈秉承,專精岐黃醫道。
以血肉之軀體悟天地生機,救死扶傷,傳承著墨子“兼愛”之本心。
可惜,時光流轉,醫家一脈日漸式微,到了墨蓉這一代,竟已是孤脈單傳,幾近斷絕。
嫦娥仙子回憶起一年前,她跟著大王剛剛遇到墨蓉時。
她與大王在一片被戰火與災殃蹂躪的廢墟中,發現了蜷縮在母親遺骨旁的墨蓉。
大王救下這孤女后,便不再漫游人間。
而是擇此鏡湖靈秀之地,揮手間筑起這方小院,開壇授業,名為“鏡湖醫莊”。
嫦娥仙子的目光從墨蓉身上移開,透過小院疏朗的窗欞,望向外界。
醫莊其實就在秦國境內,坐落于一片浩渺無垠的大湖中心。
此湖之水澄澈至極,平滑如鏡,倒映著九天星月與流云,故而得名:鏡湖。
湖面終年氤氳著一層薄如蟬翼、流轉著七彩霞光的靈霧,將湖心小島包裹其中。
這小島,連同島上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皆是大王信手點化而成。
之后大王更在島嶼周遭,布下了三十六重混淆天機的玄奧禁制。
此等禁制,圣人難察,仙神不擾。
唯有心存善念的凡人求醫者,方能循著冥冥中的一線生機指引。
穿過迷霧,尋到這鏡湖醫莊戶。
這一年來,越來越多受三災的百姓,前來求醫。
鏡湖醫莊之名,在人間也算小有名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