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上戰場?你去死?”
“他說的不無道理,我們一直蝸居在這偏遠的地方,沒有太多資源,也沒有太大的土地,一直靠和周邊國家交易。現在夾在豐饒國和龍江國交集邊緣,那邊就是海,我們無路可退。只能二選一。”
“皇上不會同意的。”
“真出事他第一個跑路。叫皇上都抬舉他,我們這屁大點地方,和其他國家怎么比?說我們這就是大一點的一個城池都不為過。”
“咳咳。我們現在背著皇上聚在這里,不就是商量嗎?吵成這樣沒必要。我也認同只能二選一,這種情況下拼什么命,人家根本沒想要我們的命,我們自己像雞蛋碰石頭一樣,沒必要。”
“那選誰不就成了問題嗎?我覺得龍江國是大國,歸順他們肯定更好。”
“不一定。龍江國雖然足夠大,但大國都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對越接近皇城的地方扶持越多,越遠離皇城的地方,就越貧窮,扶持越少。加入進去,我們現在的情況也不會好多少。但豐饒國就不同了。”
“怎么個不同?”
“你們沒發現豐饒國采取的是優先扶持剛吞并的國家嗎?他們這種方法能快速安定剛吞并的國家百姓,并讓百姓更快感受到實際好處,從而遏制流民和匪徒的產生。并且他們那里的煙薯產量很高,剛歸順的國家都能立刻得到苗子種上。”
“這么說來,如果歸順豐饒國,就能更快種上煙薯,吃上穩定的糧食。”
“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靠海吃海,和其他周圍國家用海產品交易。如果主要糧食可以自給自足,有靠海這個特點的我們,說不定會比其他區域發展更快。”
“但如果我們加入豐饒國,龍江國會不會多想,到時候萬一龍江國想要收拾豐饒國,可能會從我們下手。”
“龍江國剛從我們這里訛了一筆錢,估計也是看不上我們的。否則直接用這個由頭讓我們歸順不就行了?”
“保險起見,不如我們接觸一下豐饒國,和豐饒國一起演一場戲?你看,如果我們不是沒有抵抗的就加入豐饒國,而是被攻打后成為一份子。龍江國自己不派兵幫忙,怎么也怪不到我們頭上吧?”
不出半個月,豐饒國又拿下了一個小國。
關于豐饒國強勢擴張的消息,更是抑制不住的傳出去。
在龍江國皇城內都有不少百姓討論。
畢竟豐饒國就在龍江國邊上,這種擴張是呈現包圍著龍江國的趨勢,并且豐饒國現在可不能叫小國了。不管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亦或者是經濟方面,豐饒國都在快速擴張。
很多人擔心豐饒國野心很大,會不會威脅到龍江國。
百姓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更不要說皇城那些大臣們。
“皇上,豐饒國野心勃勃,已難掩其目的。我們應該早做準備!”
江支離開口:“那你們認為應當如何?若是說要出兵,還是免開口。沒有證據證明豐饒國要同我國打仗前,龍江國作為大國,不應挑起戰事。”
“無需出兵。我們是大國,只需要略微施壓,只要豐饒國不是瘋了,就一定會老實一陣子。”發言的人十分自信。
這是來自大國對小國的固有印象。
但其實他說的并沒有錯,但前提是豐饒國背后不是他的話。
“朕會同豐饒國展開談話。讓豐饒國派使者前來。在確認豐饒國想法之前,你們不要做多余的事情。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