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過去,去大理寺看殺手尸體的人很多,可是沒有一個人對這個殺手有印象。
這個人很可能是外來者,或者是被養在皇城外的殺手,在有任務的時候才會進城。
可后者的話,這人是怎么進出皇城的?他的戶籍很可能是假的,所以才會不留痕跡。
而假戶籍就涉及到官方的一些問題。
調查進展被拖延,負責的人頭很大。
因為想到這里可能有其他官員摻和,這事就非常不好查。
畢竟查案最怕的就是內鬼搗亂。
但皇上下了命令,不管怎么樣都要調查出有用的線索。
最后新的線索也只有尸體上發現這個人小腳趾都有骨裂重新愈合的痕跡。
因為不是一個小腳趾這樣,兩個小腳趾都這樣,仵作懷疑這可能是加入他們的一種儀式,又或者是一種懲罰。像是用錘子之類的硬物捶打后造成的。
可是這樣的線索根本無法和現有的信息匹配上,所以暫時沒有任何用處。
江支離派了人護送治療后的豐饒國使者回國。
一次早朝上他用言語敲打了一番諸位大臣,表明龍江國沒有在這個時機開戰的想法,如果有人想法激進,想要利用挑事的方式挑起兩國戰爭,還在心里認為這樣是為了龍江國好,盡快打消這樣的想法。
一旦被發現,他決不輕饒!
“皇上這是懷疑我們?”
“別我們。我可一點都不想打仗,皇上懷疑的應該是少部分人。只是因為苦于沒證據,才這樣敲打。”
“真的會是我們自己人這么做嗎?感覺沒必要吧?豐饒國雖然擴張快,讓人擔憂,可是一次也沒有騷擾過邊境。”
“就是因為從來沒有騷擾過邊境,才讓人擔憂。”
“此話怎講?”
“感覺他們在憋大的。畢竟邊境有摩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那種邊境不隔山不隔水的地方,最容易出現任何人之間的摩擦。然而豐饒國卻在開始擴張后,一次和我們的摩擦都沒有。還將那些后來收復的國家管的很好,也沒有摩擦。”
“你這么想,不會就是你派人去襲擊豐饒國使者吧?”
“你胡說什么!要是我,我反而不敢說出這種觀點。說歸說,動手有違儒學。”
不久后,一處不起眼的小院子,一個穿著普通的中年男人小心看身后是否有人,才推門走進去。
院子屋內坐著一個等候許久的人。
“刺殺為什么失敗了?”
“一個小國的使者,沒想到身邊有連個以上會內力的武者。不過到底是受傷了,不就足夠了?”
“可是我看使者走得時候,并沒有很強的情緒,萬一他回去隱瞞在這里受到襲擊的事情,不愿挑起兩國戰爭呢?”
“就算不挑起來,但事情發生就是一根刺扎在心里。不動手,不代表雙方不敵對。反正我們需要的只是增加各方壓力,以此來為我們的目的鋪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