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江支離竟然回去了。而且據說毫發無損,怎么會這樣呢?我們派過去兩撥人,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趙殿嘆了口氣:“到底是他們的地盤,會有很多問題。但現在哪怕他回來,我們也不能往后退了。”
矛盾摩擦已經出現,就算他們現在退了又能怎么樣?
也許龍江國會為了短暫的養精蓄銳,同意他們就這么退了,沒有任何要求。可這件事情絕對會記下來,以后因為這個隱患重新爆發沖突只是遲早的事情。
還不如趁這個機會,他和青海國聯手。
青海國也有意向不是嗎?
“兵不動,先看對方想要怎么樣。朕和青海國再商量一下。”
然而青海國那邊已經在確定江支離和豐華國新帝不是同一個人后,第一時間和江支離取得了聯系。
江支離處理江子平留下的爛攤子,忙了好多天。看到青海國開始有動作,他暫時將精力分散出來。
蘇誕來信很樸素無華,表明自己沒有和龍江國發動戰爭的意思,他和山海國不一樣。
他只是覺得豐華國這樣的國家都在擴張,覺得周圍的小國是時候動一動,不然小國多了,周圍的摩擦也就多了。
更何況江子平之前沒有治國的能力,怕因為他是的周邊的治安也變差。
如果江支離回來后,有同樣想要收復其他小國的打算,他們可以合作。這樣不僅沒有沖突,還能減少一些損失。
江支離看著蘇誕這封信的來意,和其中的小心思,再次覺得蘇誕有點東西。
他比山海國的皇帝更聰明,更適合玩弄君權。
但自己的目標是全部統一,那么和青海國交戰是遲早的事情。
只是江支離愿意將他放在靠后的位置,畢竟反過來利用蘇誕的聰明和謹慎,可以降低同時應對兩大國的壓力。
江支離同意了青海國的提議,打算一龍江國的名義和青海國將靠近兩大國的那些小國分一分。
但條件是如果山海國不聰明,還要對龍江國動手,青海國不允許插手,一旦有任何不利于龍江國的舉動,將會視為敵對。
蘇誕同意了江支離的來信上提到的事情,不過銀圣國竟然被單獨挑出來說。雙方都暫時不要打它的主意。
蘇誕想起寧檸和步悔思的朋友關系,多半是和這個有關。
蘇誕想得是在合作期間,想辦法從江支離那里套取豐華國的消息。并找到離間兩人的機會。
至于山海國嘛……
既然龍江國有江支離重新掌控,自然不是好啃的骨頭,可他和龍江國背地里合作,如果山海國那么不聰明,還打算對龍江國動手,那他可就要趁機吞掉一部分了。
龍江國不讓他動手,是怕他背刺,但他這么做可是在幫助龍江國。可不算違反約定。
戰勝利留在邊境,看到皇城傳來的消息毫不意外。
江支離順利歸為,那么接下來——他看向邊境外的遠方,好久沒有真正意義上征戰沙場了。
他女兒可都變得如此英勇善戰,他這個做父親的也不能丟臉。
步悔思新書第一期終于寫完,已經開始準備第二期。
開頭難的地方已經結束,之后按照想好的故事線往下寫就好了。
不過她這次回來,當然不能忘了去見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