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張大雙臂,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像鍍了一層淡金。
蕭寶月嘆為觀止,不容自已細想,再次化身節奏大師。
全場熱淚盈眶,瘋狂跟著蕭寶月高呼:
“神使在上!宜都興盛!”
呼聲在天空之下回蕩,像一陣潮,一股浪,一潮比一潮急,一浪比一浪高!連附近的飛鳥都被驚起,撲棱著翅膀在天空中盤旋,仿佛在為宜都部的吶喊助威!
田大刀也在跟著喊,連脖子都喊紅了。
說實話,他已經有些分不清,自已究竟是在做戲,還是真的想喊。反正只覺全身所有的血都往頭上涌,精神極度亢奮!但他沒有喪失理智,他聽著身后震耳欲聾般的吶喊,望著臺上那道從容站立的身影,不由得忌憚更深......
在不歇的聲浪中,王揚對著滿臉淚痕、喊得聲嘶力竭的小巫祝比了個手勢。小巫祝得神使召喚,激動得渾身發顫!急忙向王揚奔去,踏上祭臺臺階時,甚至險些絆倒!
王揚附耳對小巫祝說了一段話,由于臺下呼聲太大,王揚不得不重復了幾處,小巫祝連連點頭,又對王揚說了幾句。蕭寶月和田大刀見王揚、小巫祝兩人低語,都想知道兩人在說些什么,但又聽不見,只能緊盯兩人,希望能從他們的神情中看出些端倪來。
很快,小巫祝離去,王揚則繼續開講盤王要求的問候手勢,規定以后只要是盤王的信徒,見面之后都要右拳錘肩,互道“吾神在上”。并且特意強調:
“拳頭要攥緊,不能松散。松散便顯不出對盤王的虔誠;錘肩要有力,不能輕飄,輕飄便扛不起盤王的囑托!”
邊說邊親自示范:
“來!諸位跟著我一起做!右拳錘肩,喊‘吾神在上’!”
部民們早已被他的講道點燃情緒,此刻紛紛學著他的樣子,舉起右拳往肩上捶去,一時間祭臺下滿是“咚咚”的錘肩聲,和“吾神在上”的祝禱聲。
蕭寶月看著只覺有趣,心道這家伙哪來這么多戲!!!
生死之間玩心還這么重!居然還編了個蠻禮,現場教蠻人行起禮來!
可等到零亂的聲音漸漸整齊;
等到捶肩聲與祝禱聲形成詭異的和鳴;
等到全場齊聲響應,呼聲滾滾,匯成洪流!
等到這種高度統一的節奏讓人不自覺地隨之呼吸,隨之顫動,像被卷入某個無形的旋渦——
蕭寶月突然明白,王揚這不是在教他們行禮,而是教他們服從。
王揚的用意當然比蕭寶月想得要深得多。統一的固定手勢不僅可以幫助強化集體意識和集體認同感,鞏固神的威權,使部眾在無意識中接受暗示與規訓。同時還能借助從眾心理,滲透日常生活,通過不斷重復,不斷感染,將暗示深植血脈之中,成為思考之前的本能反應。
同時這種手勢鮮明、易學,像病毒一樣容易復制和傳播,當大多數人都在做同一個手勢時,那些不愿隨眾者,會在無形中被孤立、被注視,甚至被敵視!
而個體很容易在群體壓力下失去自我,融入統一的行動模式之中。
于是,做手勢的越來越多,不做手勢的越來越少,個體的差異被逐漸抹去,如同林木被修剪去所有旁逸斜出的枝椏,最后只剩下光禿禿的、指向同一方向的主干。
這樣的主干不是美麗的,但卻是有力的。
有力,且便于掌控。
——————
注:《冒姓瑯琊》第二百一十八章:“.......可由于沒有公認的首領,所以這三個族長的權力也不是很大,根本無法控制整個宜都蠻部。這太不穩定了!就算朝廷和三個族長談妥,但決策政令,也無法貫徹,這種條件下,如何能通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