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呢,今年的秋收過后,卻有了點不情愿。
“阿母,我想去射狐。如今在冀城附近狩獵大雁和野兔,已經無法提升孩兒的射術了。”
華雄是這么說的。
以練習武藝的理由,讓他阿母龐氏答應,他想去隴西郡羌人部落里過冬的請求。
是的,華雄要去乞兒措木的部落貓上一個冬天。
因為他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發現自己的準備時間已經不多了。
乞兒措木,今年抱怨好多次,說官府對羌人們征收的賦稅變重了。而他的阿父華立,偶爾也會在家中嘆息,說每個月的俸餉都拖好久才發,還是不足額的。
也就是說,看似平靜的涼州,已經暗流洶涌了。
所以華雄才猛然想起了,上一世塵封的記憶。
今歲是光和六年了!
明年,就是光和七年,是黃巾之亂和西涼羌亂爆發的公元184年!
耗盡大漢朝最后一絲元氣的戰亂,即將來臨!
這兩場戰亂,讓大漢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變得可有可無。無數人趁勢而起,最后變為割據一方的諸侯,上演群雄逐鹿的天下大亂。
對于黔首百姓而言,就是開始白骨露於野、朝不保夕的人命賤如狗!
華雄覺得,想在接下來戰亂中保住家人的性命,現在就必須做好準備。
而他能準備的,就是之前和乞兒措木的約定:他將車兒當成兄弟對待,這個羌人小部落中幾百號能征戰的漢子,就與他共進退!
這是出身微末的他,唯一能倚仗的保命資本!
甚至,他都想好了如何去準備。
比如今歲先去羌人部落里,以朝夕相處刷一刷彼此間的好感;然后明年就請求阿父華立為他冠禮。等待黃巾之亂爆發后,他就借著阿父從軍多年的薄面,帶著羌人部曲投身行伍。
不需要去考慮,會不會被官府拒絕。
雖然說在歷史上,黃巾之亂并沒有波及到涼州;但涼州的兵馬也會被征調前往司隸等地協同鎮壓。屬于邊地的涼州,各郡縣為了守戎的必要,也會再招募兵卒的。到時候,華雄的主動投軍,官府歡迎還來不及呢!
而且主動帶人去投軍,還有一個好處。
官府無論是出于嘉獎忠義的考慮,還是為了激勵其他人從軍,都會用善待華雄:將他當成例子,嘉獎給他個小官職!
至于是什么官職嘛....
不出意外的話,是按照他帶來的人數,對比大漢軍制來決定。五十人,就是屯長;一百人,就是都伯!
起步,就比他阿父華立高了。
不過呢,華雄這些心思,是不能告訴別人的。
所以呢,他的阿母就很不情愿,讓他去隴西窩上一個冬天。
那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羌人部落啊!
自家孩兒去待到明年開春,不得好幾個月都忍饑受凍的?
再說了,草原上不光有狐,還有狼啊!
還是在冬天里,因獵物稀少變得更加兇狠的狼群!
要是有個萬一呢?
龐氏的顧慮重重,能松口了華雄的請求才怪了!
最后,還是華立的勸說,才讓龐氏不情不愿的允了。
“馬廄里是養不出千里馬的。雄兒已經長大了,以后的路,總是要自己去走的。現在讓他去摸索,至少還有王達阿舅的照應。”
是啊,生存在西涼這片土壤上,不管愿不愿意,都會有危險伴隨左右。
早一日去面對,就能早一天適應。
身為父母,對孩兒最大的保護,就是學著去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