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貧瘠的土壤上,主宰者并不是羌人或者氐人,而是西北狼。
西北狼體型很大,而且性情兇猛、穩健機智,習慣于夜間捕獵。還善于長途奔襲,跋涉上百公里去尋找獵物,是家常便飯的事。
春季到秋季,常常以三、五只一起成小群活動。到了獵物匱乏、大雪封山導致捕獵困的冬季,它們會集群獵食。
小群十余只,大群能達到上百只。
殺傷力,也會因為狼群的數目而遞增。
若是上百只規模的狼群,殘害羌人部落放養的牛羊也不在話下。
乞兒措木不止一次告誡過華雄:如果遇上了冬季的狼群,那就先找個有利的地形,比如爬上顆樹或者將自己塞入山坳裂縫中。
然后,拼死一戰!
是的,拼命!
而不是逃跑。
因為西北狼有一個特點:對獵物,鍥而不舍!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妥妥的一根筋,不撞南墻不回頭。
當然了,事情也沒有絕對。在兩種情況下,它們也是會放棄獵物的。
第一種,走狗屎運,無意間將先頭狼殺了。
第二種,殺死它們,殺到整個狼群承受不起傷亡而主動離去。
不過呢,乞兒措木在解釋完這點的時候,又特地加了一句:“至今為止,老夫就沒有聽說過,孤身狩獵的人遇上了狼群,有誰是活著看到它們退走的。”
額.....
好嘛,華雄聽完了以后,出門的時候還從部落里拿走了兩支短矛。
他的大刀太長了,屬于馬上用的。而且大刀的施展在于力大剛猛,需要大范圍的騰挪空間,在行動不便的雪地不如一支短矛更為順手。
心里也在僥幸著,就找只狐貍而已,應該不會撞大運和狼群對上吧?
可惜了,他低估了老天爺對他的偏愛。
嗯,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他出了部落,沿著鳥鼠同穴山與草原交界線,跋涉了一個多時辰,終于找到了一處適合潛伏的地點。
這是灌木叢生的山坳,一邊是斷崖,另一邊是慢慢低垂蔓延入草原的山包。連著斷崖的突起,是約摸四五丈高的大石頭。爬上去讓人的視野,對整個山坳都一覽無遺。石頭的前方不遠處,是個碗口大的泉眼,正歡快的往外冒出水來,匯成結了層薄薄冰的小溪流在蜿蜒。
也正是因為這個泉眼帶來的熱氣,四周的野草還是微微綠色的。給野兔或野鼠提供了冬日里的食物,也會吸引狐貍等獵食者。
華雄小心的窩在大石頭,用雪花往自己頭上氈帽和衣裳上,做出最容易引弓搭箭的姿勢后,便調整呼吸,靜止不動。他要等從天空中飄落的細細雪花,將自己的身體和石頭變成渾然一體,將自己的氣味徹底掩蓋。
狐貍的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情又謹慎。
想獵殺它們,就得有住夠的耐心,將自己融入環境中。還要盡量控制自己的呼吸,避免有熱氣在口鼻出彌漫。
部落里的老獵人是這么教的,華雄也是這么做的。
當雪花將他的眉毛變得點點斑白;當他眼睛被上風口刮來的寒風刺得生疼;當他心中已經不止一次沖動,想將不遠處的野兔送去和祖先團聚。
狐貍身影,終于出現在他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