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村落的漢子不疑有他。
和羌人們以物換物的交易情況,在西涼很常見,也很有賺頭。
所以他們迅速拿來了,只夠一只野兔價值的鹽巴和金燧,換走了兩只野兔。
華雄接過手,便迅速離開了他們的視線。
欲速則不達。
想進入牛角村,就得先取得村落黔首們的信任,就需要許多次類似于今天的交易。
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通過不停給他們送來利潤,讓他們變得貪婪和放松警惕,將這個自己這個羌人少年定位為“來送錢的”!
事情也向著華雄希望的方向發展。
當半個月后,歷經過七次交易的他,扛著一只野山羊走來,還沒叫喚呢,牛角村夯土墻的大門就打開了。
華雄當時的反應,是扔下野山羊,拔出要腰側的匕首用羌語大聲呵斥。
很形象的,繹了羌人們本能的反應:怕漢人來搶羊,順手宰了他。
從村落出阿里的,是兩個漢子。
身高比華雄還矮了些,臉上的皺紋昭示他們已經近四旬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活得不如狗的艱難中年。
“少年郎,我是來請你進村里歇歇乏,喝點水。”
開口的是左邊的漢子,臉上帶著即將迎來財富的笑容,眼睛一直往地上的野山羊飄去。
只是華雄不為所動。
依然保持著警惕,繼續用急促的羌語嘰里呱啦,表示自己聽不懂對方的話。
兩個漢子同樣也聽不懂他的話。
所以呢,漢子只能手舞腳蹈做出喝水、歇息的動作示意。
明顯的善意,讓華雄歪了歪腦袋,指著村落入口大門,用蹩腳的漢語擠出一個“不”。
旋即,指著漢子腰側的繯首刀,再指著地上的獵物。
“劍!”
“羊!”
額......
漢子們知道什么意思了。
這個羌人少年,只想用羊換繯首刀,不想和漢人有任何糾葛。
他們很能理解,這是所有羌人們的心態。
但是他們不想這么交換,因為覺得和這個很會狩獵的羌人少年打好關系,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獵物差價利潤。
各自帶著私心的雙方,就這么僵持了起來。
直到村落里走出來一位老丈才解了圍。
“少年郎,我可以給你繯首刀,還能給你更多需要的東西。如果你想要的話,進來村子里聊聊吧。”
他是這么說的,說著一口流利的羌語。
也正是他流利的羌語,讓華雄順勢借驢下坡假裝信任了,步入了這個村落。
老丈似乎在村子里身份不低,隨便揮了揮手就能讓圍觀的閑人散去,也人情練達的先將一把繯首刀交給華雄后,才開始各種試探。
比如很禮貌的,問及華雄的名。
比如很和藹的提醒,華雄這半個月都在這代,族人會不會擔心。
還有假裝無意間,看到華雄脖子上的狼牙掛墜,很驚訝的問及了之前是做什么的,竟然還有羌人勇武的狼牙。
反正話里話外的,都是想將眼前這個羌人的底細給摸清楚了。
就是他沒想到的是,華雄本來就不是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