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軍制繯首刀沒錯,但刀刃兩邊都有了些豁口,皮鞘也磨損的厲害,一看就是年代久遠之物。
顯然,也不是他阿父那把。
不過呢,他并沒有灰心,因為缺口已經打開了。
貪欲這種東西,有時候一旦開了頭,就會變得永無止境。
老丈能找出一把繯首刀,就能找出第二把、第三把,只要有足夠的籌碼。
剛好,華雄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籌碼。
大不了回去冀縣將家中百來畝良田、那匹乞兒措木送的好馬和夏育送的那張兩石鐵胎弓,都給賣了唄!
報父母之仇,命都可以不要,難道還會吝嗇這些身外之物不成!
“老丈,你是個講信譽的人,贏得了我的信任。”
華雄肅然著臉,行了一個羌族的禮節,“我們部落在冬季之前,會進深山林中狩獵鹿群。如果你能幫忙找軍制繯首刀的話,我可以說服首領,每把繯首刀換一只鹿和一張羊皮。對你的報酬,還會把一只口齒兩歲的耕牛給你當謝禮。”
牛,耕稼之本。
口齒只有兩歲的耕牛,可比什么羊和鹿重要多了!
華雄覺得,老丈是拒絕不了誘惑的。
然而,老丈還真的拒絕了,連猶豫一下都不帶的。
“桑錯木,沒有軍制繯首刀了。就算還有,老夫也不會再去找了。你是羌人,而老夫是漢人!”
他是這么說的。
臉龐在火光中,還閃著莫名的光芒。
那是漢人骨子里大是大非,也是對民族驕傲的恪守。
賣一把幾乎廢棄的繯首刀給羌人少年,是無傷大雅;賣一堆繯首刀給羌人部落,是對朝廷的背叛!因為羌人部落,也許就會用這些繯首刀砍在漢人的身上!
這個貪財的老人,用漢人有所不為的氣節,戰勝了自己的貪欲。
讓人肅然起敬。
也讓華雄心中嘆息不已,惋惜自己計劃陷入破產的邊緣。
沒有這種地頭蛇的幫忙,他無法將方圓五里內村落所有的軍制繯首刀都找出來,也無法找到拿著他阿父那把的兇手。
要不要再勸勸?
心中剛冒出這個念頭,華雄就馬上熄滅了。
因為那名老丈揮了揮手讓漢子帶他出去,還用年邁嘶啞的嗓音,哼起了一首謠。
“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華雄聽過這首謠。
是桓帝時期在關東一帶傳頌甚廣的《小麥謠》。
他總角之交王達的阿父,那位從關東逃難來隴右的困頓士子,生前就經常在夜深人靜里獨坐小院哼。
大致的意思是:西北羌胡屢屢叛亂,朝廷將男丁征調一空,麥子等農作物的收割只有靠婦女來完成。黔首百姓承擔的徭役很繁重,生活異常艱苦。
也許這位老丈,當年就是從關東一帶征調而來戍守邊疆,最后扎根于此地的吧。至于為什么年邁了依然沒有回鄉里,那應該另一個不太美好的故事。
華雄心中隱隱有所悟,也將加大利誘的話語咽了下去。
承受過戰亂滄桑的人,心志會變得猶如鋼鐵般堅韌,無論加大多少利益都動搖不了。
唉,只能去另外一個村落碰碰運氣了。
暗地里嘆了口氣,華雄出了老丈的屋子,看著滿天星辰璀璨的盛夏夜晚。覺得星光很深邃,很溫柔,很像他阿母的眼神。
卻不防,被一同出來的中年漢子,用壓得很低的問話打斷了思緒。
“桑措木,如果我幫你找軍制繯首刀,你會給我什么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