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關于大漢朝討伐黃巾的。
轉戰到冀州的皇甫嵩,攻破了廣宗,將張梁斬殺、張角剖棺戳尸,傳首京師。又率兵去圍困了曲陽縣,黃巾最后一個領袖張寶。
此舉意味著這次禍亂八州的起義,即將被平定。
嗯,表面上的平定。
另外一個消息,則是羌人們終于舉事了。
湟中月氏胡擁立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為將軍,聯合西涼豪強宋揚等人一起發動了叛亂。
一開始,聲勢很大,雨點很小。因為其他羌種部落,比如先零、燒當、參狼、虔耳、鞏唐、燒何、牢姐、烏吾等實力強大的部落,都只是重在參與。
這些羌種部落,都是零零碎碎的派了幾百上千人去響應,自己則是保存實力觀望。
或者說,他們所謂的叛亂,只是為了趁機脫離大漢朝控制而已。并沒有像前幾次那樣,舉族起兵參與到叛亂中。
之所有會出現這種局面,理由還得從湟中月氏胡的起源說起。
月氏胡,也被稱為“小月氏”。
當年匈奴擊敗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往西遷移。有一部分族人留了下來,與當地的羌人雜居,形成了現在的月氏胡。
不過呢,實力變弱小的他們,也遭到了當地羌人部落頻繁的劫掠和搶奪牧場。
頻繁戰爭是最好的大熔爐,讓月氏胡慢慢被同化,從衣食言語等方面都與羌人無異。所以他們開始被漢人以地名稱呼,為湟中羌。
當然了,雙方的血海深仇也積累了不少。
再后來到了漢章帝年間,鄧訓出任護羌校尉。當時燒當羌聯合了武威各個種羌,發大兵攻打月氏胡,鄧訓率兵去牽制燒當羌。還打開了城門,讓月氏胡的婦孺進城躲避戰火。
從那以后,月氏胡感鄧訓的恩義,也開始臣服于大漢朝。
鄧訓還從他們族人中,挑選年輕勇敢的數百人作為隨從,形成了慣例。
再后來,這個慣例就演變成漢軍建制。以漢朝屯兵的形式,招募羌胡為兵卒整編的“義從”,成為了大漢朝的邊軍單位之一。
這就是“湟中義從”的由來。
(不要問白馬義從的兵卒,是不是也以胡人為主,我找不到資料。)
所以,作為湟中義從軍官的北宮伯玉和李文侯,舉事反叛大漢朝,只能得到湟中羌的鼎力支持也不意外了。
其他的種羌部落,根本就看不上湟中羌。
本來嘛,相互之間時不時的爆發爭奪牧場的戰爭呢,誰吃飽了沒事去聽從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的命令?
再說了,就算要參與到叛亂中,首領也應該從自己的部落里挑選出來。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這兩家伙,算什么東西?
有什么資格、有什么實力來擔任首領,來發號施令呢?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用抓鬮的兒戲辦法,他們兩個連參與抓鬮的資格都沒有!
各大種羌的心思,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在舉事殺了護羌校尉泠征后,得不到響應就發覺了。
所以呢,無奈之下,他們也做出了很冒險的決定。
率軍去攻打州治所在地,漢陽郡冀縣!
冀望用攻陷州治所在,用大漢朝的虛弱,讓其他種羌看到反叛的希望。
恰好,涼州刺史左昌也給他們來了個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