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騎兵稱雄戰場的根本。
人數,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往往會上演從量變到質變。
不可否認,大漢將士很勇猛。
占了突襲的先機,他們如同狼入羊群,用擋者披靡的氣勢,一舉就擊潰了宋健叛軍的前軍。不僅給這片貧瘠大地留下了滿地尸首血液充當養分,還讓無數人扔下手中兵器倉皇往后逃。
但是他們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
數量才一曲的騎兵,才是敵軍八分之一的兵力,讓他們根本沒辦法形成魚鱗式沖鋒;根本沒辦法形成源源不斷的沖擊力,來不斷撕開敵方的陣列,不斷的劈倒敵軍兵卒。
繡著“漢”字的火紅色旌旗,前進的速度越來越慢。旌旗后方的紅色洪流,也慢慢的失去速度,慢慢的開始有兵卒落馬。
在這片用尸體、兵器和輜重構成的粘稠泥沼中,漢軍戰馬落足的空隙變小了。
尤其是他們已經快沖到,離叛賊中軍陣地八十步了。
那是宋健五百部曲結陣而守的地方。
他們將戰馬擋在自己前方,讓長槍從馬背上冒出槍尖來,正用弓弩拼命的傾瀉著、無差別的射出奪命的箭矢。
是的,不分敵我!
無論大漢將士,還是昨天還同一個鍋里吃飯的己方伙伴,只要進入了射程內,都會迎來奪命的箭矢。
這個命令是宋健下達的。
十分冷血,十分殘酷。卻很明智,也是最佳的選擇。
他用無數條己方伙伴的性命,成功保住了自己中軍陣列不被沖擊。讓大漢將士驅趕潰敗賊寇倒卷本陣的意圖,徹底破產。
他還吼出了一句,讓潰敗賊寇們重新鼓起勇氣的話語。
“一個漢軍首級,換十頭羊、五匹細絹!”
被漢軍騎兵和宋健部曲夾在中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賊寇們,都紅了眼睛。
繼續往中軍沖,會被弩箭射死;反身回去迎戰,也會被大漢兵卒殺死。
第一種死法,沒有任何利益。第二種死法,有一道曙光。萬一命好活下來,就等于獲得豐厚的錢財!
最初給自己頭上按個賊寇之名,選擇了刀頭舔血的生活,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錢財嗎?
既然如此,做出選擇還很難嗎?
他們終于爆發了亡命之徒的本色,操起了兵器沖著大漢騎兵而去。尤其是那些羌人和氐人,他們還盯著漢軍的兵器和盔甲,眼中冒出貪婪的光澤。
“殺!”
第一次,賊寇喊出了血勇的口號。
他們三三兩兩的結伴一起,將手中的長矛同時捅向馬背上的漢軍。也有持劍或繯首刀的游俠兒,仗著身體靈活,矮身將刀刃刺入戰馬腔腹或砍馬腿。
漢軍將士依然勇猛。
火紅色的軍服貼著身體,用四百年漢室的榮耀與傲骨支撐著他們,面對敵人數倍于己的時候依然奮勇殺敵,死不旋踵。
一名手持卜戟的漢軍,奮力將戟鍵突向前,將一個賊寇捅了透心涼。然而長長的戟桿子也被另一個賊寇給抓住了。
就在雙方角力的時候,漢軍另一側的大腿,直接被長矛給捅了進去。
他一聲悶哼,瞬間松開卜戟,手往腰側一拔就讓繯首刀帶著匹練將偷襲的賊子梟首。
也就是這個瞬間,來自前后左右的幾只長矛也通入了他的身軀。單薄的扎甲,阻擋不了尖銳的矛尖,所以他口中猛然涌出血花,斜斜倒下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