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夏育拉下臉來,請他將華雄扔進軍中無非就是為了栽培一番,只是讓人警告一番后就作罷了。
不過呢,華雄很快就不敢再游蕩了。
因為皇甫酈再一次找到他,讓他前去皇甫嵩的中軍大帳中。
不是接受軍法懲罰,而是去見幾個叛軍俘虜。
這些天邊章和韓遂可沒閑著,仗著叛軍兵力兩倍于漢軍,對美陽城和城外的營寨發起好多次攻擊。
因此,漢軍也有機會抓了些些俘虜,拷問叛軍敵情。
而那些叛軍俘虜,卻提出了一個讓漢軍將帥們覺得匪夷所思的要求:想讓他們開口說出實情,就得先讓他們見一見華雄。
不然的話,有什么手段就使出來吧!
反正上了戰場的羌人,從來都不怕死!
天眷之子?
當漢軍將帥們,聽到羌人俘虜口中冒出這個詞的時候都面面相窺。
一個出身良家子、虛歲才十七的家伙;朝廷平叛大軍里區區一個小軍候,什么時候在叛軍中闖出這個名號了?
皇甫嵩也覺得奇怪。
就連特地請過來的夏育,都無法解答。
為了撬開俘虜的口,華雄就這樣被招來了中軍帳。
當華雄到了以后,也是一臉的茫然。尤其是羌人俘虜們在確定他的身份后,看著他的眼神炙熱無比,就像是性取向不正常......咳咳!是仿佛看到了祖先回魂一樣。
然后呢,當他給皇甫嵩和夏育解釋了雪崩的原理后,他就在軍中就多了一個外號。
董卓那邊的兵卒先傳出來的,不是什么好外號。
是“妖孽”!
《禮記·中庸》有云:“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妖孽,是要被放在火堆上燒成灰的!
董卓這個伎倆,太狠了。正值大漢朝各地叛亂烽起的時候,直接在華雄的頭上扣了個“妖孽”的名號,其心可誅!
當然了,類似于皇甫嵩等人,對這個稱號一笑而過。
他們也是飽學之士,當然不會對這種無稽之談有興趣。
夏育倒是上心了,他特地叮囑了華雄一番。讓他不要再軍中亂逛引發兵卒們的談論,而是先窩著在自己的營帳中,等這個笑談過去。
人老成精的他,當然知道流言是可以被有心人利用的。
對此,華雄倒是看得開,而且心中還有另一番計較。
既然自己在羌人中有了些聲望,以后去招攬他們為助力,會不會事半功倍呢?等回到了漢陽郡后,是不是該找個地方,暗地里積累點亂世崢嶸的資本呢?
嗯,好像可以試試......
就在華雄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中,時間也在漢軍與叛軍的對歭中一天天過去。
到了流火七月。也迎來了天子劉宏的詔令。
皇甫嵩得罪過的宦官趙忠,和索要賄賂不成的張讓聯手,劾奏皇甫嵩連戰無功耗費錢糧,天子劉宏聽信了,將皇甫嵩貶職。
也讓夏育覺得,該是自己上表辭去官職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