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并不甘心,就算華雄沒有機會立功,只要參與了就是一筆資歷啊!
沒有家世的人,想在軍中占有一席之位,不都是先熬資歷的嗎?
“那你跟著老夫回漢陽又能如何?就比在此地好了?”
夏育臉色是放緩了,口氣卻還是倔著。
“先生,我回去后想聚集鄉里,尋個合適的地方結烏堡自保。”
華雄臉上浮現了些許悲傷之色,“羌亂已起,涼州皆淪為羌騎的牧馬場。雄雖能力有限,但也想為鄉里盡一份力,這也是雄當時從軍的初心。”
好嘛,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夏育沒有了反駁的理由。
總不能勸自己的徒兒為了功名利祿,放棄守護鄉里的善良不是?
“罷了,隨你去吧。”
他揮了揮手,示意想自己待一會兒。
“謝先生理解,雄這就去安排部曲們收拾歸去的行囊。”
華雄拱手行了一禮,便出門離去。
剛來到門外,就在心中松了口氣。他方才給夏育說的理由,并不是全部打算,充其量也就是一半半吧。
夏育看到皇甫嵩被貶心有所悟,華雄的感官也是一樣的。
他突然覺得,自己之前的謀劃前后倒置了。光顧去謀求給自己添上一個漢室忠義之士的光環,卻沒有夯實自己的根基。
自己就算能將名望提高到皇甫嵩的地步,盡得將士愛戴,又能如何呢?
還不是一紙詔令就調走了!
那些大漢將士,他們忠于的是朝廷,不是一個將領。
想在羌亂中起家,想在以后的亂世中崢嶸,不應該是先謀求官職,而是先擁有一支誓死跟隨自己的軍隊!
剛好,他現在有了建立私人武裝的資本。
其一,他有了名望。
在漢陽郡里,無論是鄉里還是游俠兒,都覺得他是個可以依附的人。若是他拉攏這些人去找個地方結烏堡自保,跟隨者肯定不少。
其二,地方并不難找。
落門聚后面的武山就是個絕佳之處。既可以依著山脈讓烏堡易守難攻,又能引渭水灌溉開辟出良田來。
其三,是羌人對他“天眷之子”的稱號。
這點是最重要的!想在涼州立足,就必須得到各個羌種部落的人心。
因為在西涼,羌人的人口比漢人還要多!遠的不說,董卓麾下嫡系三千,絕大部分是湟中義從和秦胡組成,只有少量是漢家游俠兒。
如今羌人對自己有了敬畏心理,此刻不去拉攏他們,更待何時?
就連狗都知道,吃那個啥要趁著熱乎的呢!
啊呸!
是做事要趁熱打鐵,莫要坐失良機。
尤其是羌人們不會排斥,自己是黔首出身的家世,不會像漢人一樣以門第取人。
只要自己用勇武去折服、用恩義去結交,將他們和漢人一視同仁,就能得到他們的誓死跟隨!有了數千羌騎為自己而戰,還怕沒有官職嗎?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