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的西涼,已經完全入了冬。
冷冽的朔風掛在人臉上,就跟刀子一樣割得生疼。
獂道縣官署內,小吏奉公的小屋子里,兩三個火盆正燒得旺盛,平添了幾分暖意。
然而,也煩躁了龐德的心緒。
他覺得柴火不時蹦出的火花太吵了。
尤其是桌幾上兩份案牘,讓他惆悵不已。
其中一份是說關于華雄的。
去年他在父命的禁止下,沒有進入華雄所在的騎兵曲,也錯過了前去救援畜官的機會。華雄因為此戰,西涼都名聲遠揚。
有蓋勛救援失利的烘托,“百騎救師”就變成了佳話。
他覺得很可惜。
他的阿父,龐家家主悔得腸子都青了。
后悔錯過了,能讓獂道龐家刷一刷聲望的機會。
但是呢,龐德的可惜,還有另一點。他阿父至今都沒有松口,讓他去找華雄一起并肩作戰。理由是華雄辭去官職了!
據說是西涼名士閻忠,收了他為徒,所以辭官受學。
而案牘里則是說,華雄受學后,也時不時帶領部曲去掃蕩郡內的賊寇,贏得了鄉親父老的一致稱贊。
龐德心中很向往。
我輩男兒,當提刀縱馬,于沙場上贏得名聲,于郡縣內保護鄉里!
但他阿父說什么華雄,如今在受學,去找他也不過是打擾而已。還不如好好在縣里做事,熬出資歷來。
說得好像,挺有道理的。
其實龐德知道,他阿父是怕自己去了,會被別人笑話。
人們會笑話龐家,明明是掛著姻親的情分,卻在華雄沒有什么名聲的時候看不上,而等華雄名聲遠揚了就跑去沾好處。
龐德自己覺得是無所謂的,想不讓人說閑話還不簡單?
華雄現不是在修筑塢堡嗎?以姻親互助的名義,直接從家中帶一堆錢糧過去,就不是堵住別人的嘴了嗎?
不就重新拾起兩家的情誼了嗎?
說到底,還是他阿父不舍得,有點太過于斤斤計較了。
不過,子不言父過。
他這些腹誹,自能在肚子里爛掉。
而第二份案牘,則是讓龐德覺得,與其繼續當著小吏熬資歷,還不如現在就去請求蓋太守將自己扔進兵營里。
嗯,第二份案牘的內容,說的是郡內最近出現一股義寇。
賊寇的頭上,還能冠上個“義”字的,是因為這股賊寇專找為富不仁的豪強大戶下手。
他們經常襲擊豪強大戶外面的別館,將其中的錢財等物分出一半,交給正鬧饑荒的黔首百姓果腹。
而且這股賊寇,都是羌人組成。
唉,連羌人都知道劫富濟貧了,自己卻還碌碌無為.......
龐德唏噓之下,心情能好了才怪。
所以呢,他有一個很大膽的想法,正在心頭上不停跳躍。
他覺得長兄龐柔在郡縣里當小吏,足以保障龐家的利益了。多自己一個,似乎也沒有什么意義。
要不,不孝一次?
大不了以后,等自己搏出名聲了再回家里請罪。
到時候,阿父看在自己為家族爭氣了,也不會忍心責備了吧?
嗯,還是先找阿兄商量商量。
他要是同意了,也能幫我擋擋阿父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