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這句話反過來,也是對的。火燒自己身上,別人無法感同身受。
兩世為人的華雄,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拍了拍王達的肩膀,就給了他一個理解的眼神。
“子顯,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回來了,就將心思花在聽蓋太守、閻先生的教導上。過些日子就是趙偉章的婚事,到時候阿兄帶你一起去,看能不能讓趙家許個女兒給你為妻。”
王達聞言,就側過了頭。
他突然覺得,騎馬趕路很不好,灰塵會將眼睛弄紅。
另外一個好處,則是獂道龐家,用車馬給武山運來了不少糧食。
本來龐德都和長兄龐柔商量好了,給他阿父留封書信就偷偷跑來武山。
結果他還沒有行動呢,他阿父就主動讓他帶著糧食過去。
還殷殷叮囑了一番,說什么去了武山以后,記得要好好的和華雄相處啊!要是能撈到蓋勛一句贊賞,就能讓龐家名聲上漲了......
好嘛,龐德原本是坦坦蕩蕩的來,現在卻是帶著一腦門黑線。
直到華雄得到消息,出來二十余里迎接,才讓他心中好受了些。尤其是華雄將他引見給夏育、蓋勛和閻忠的時候,一口一個姻親之家稱呼著。
俗話說的好,有得必有失。
蓋勛的到來,也讓華雄在開心之余,多了幾分憂愁。
等不到官府賑災的饑民,也拖家帶口的跑來了武山,眼巴巴的坐等給飯吃。
素來仁義的蓋勛,當然不會看著黔首百姓們餓死。他勸說夏育和華雄拿出糧食,來救濟這些黔首。
只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庶富如夏育,為了修筑塢堡,都將家底折騰得差不多了。
這個倔老頭將華雄帶到了糧倉前,扔出來一句話就施施然的走了,“狩元啊,糧秣就這么多了,你看著辦吧。”
我能怎么辦!?
華雄內心怒吼,一臉的無奈應了下來。
隨手吩咐部曲們將災民安頓好,抓緊春耕的時節去開荒之后,自己就陷入了無比苦惱中。
恰好,兩個舊識來武山拜訪,讓他看到一道曙光。
是曾經一起并肩作戰過的,張都尉和杜軍候。
他們是拿著耿鄙的征調公書,來找華雄的。
在大漢朝的制度中,刺史在年初的時候,要上表朝廷奏州郡之內的事務。
今年開春的時候,涼州刺史還是楊雍,他在蓋勛的建議下,將華雄百騎救援畜官的功績也加了進去。
耿鄙來涼州上任之前,也看到了。
他如今正在大舉征調涼州的兵馬,準備討伐邊章與韓遂的叛軍。覺得有如此功績的華雄,不為朝廷效力太可惜了。
揮毫舞墨就是一紙公書,讓張都尉和杜軍候帶過來。
也讓華雄開心無比。
他不是開心被征調,更不打算應征。他是想起了一件事情:在歷史上,耿鄙發兵討伐是失敗了的!
既然耿鄙注定了要失敗嘛......
那么,他籌集征戰用的糧秣,與其便宜了叛軍還不如便宜了自己呢!
至少自己是用來救活災民不是?
再說了,張都尉和杜軍候都是熟人,正好可以里應外合、強取豪奪........咳咳!是自己不能看著他們,為了耿鄙的失敗去送死。
嗯,就是這樣!
帶著這樣的想法,華雄看著張都尉和杜軍候的眼神,炙熱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