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羌人小部落的首領,心里開始有了些意動;而普通牧民的眼睛里,開始洋溢著向往。
而在華車來鐵籠山一個月后,從西縣過來的幾個人,讓所有羌人部落都垂涎三尺。
咳!
都是男的!
漢家子,年紀都上了四五十了,分別為兩個大夫、兩個蒙學先生。
他們的到來,讓所有羌人覺得,華車這個小部落的命,實在是太好了!
讀書識字,就不用說了。
西涼的土地本來就貧瘠,大多數人沒日沒夜的忙碌勞作,也難以果腹。讀書這種事,怎么能去奢望?
而漢人的大夫,則是關乎與羌人的傳統觀念。
他們以戰死為榮,以病死為不祥。
【注:《后漢書·鄧訓傳》記載: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刺。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
所以在西北種羌部落里,羌人們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方式,是自殺!
作為吃五谷雜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難免生病。而羌人部落的巫醫,醫術并不精湛。他們都是靠著口口相傳,以半巫半醫的行事來治病的。
治好了,就是醫。
治壞了,那就是巫!
覺得這個病啊,這是老天爺執意要收了你!
趕緊動手抹了脖子吧,別給家中子孫們帶來不祥......
漢家的大夫就不同。
他們是有師門醫術傳承的,不會說出老天爺收走的這種話。講究的是醫者父母心,致力于專研醫術,以救死扶傷。
最重要的是,他們醫術比族里的巫醫,高了不是一個層次。
所以呢,羌人部落們,都發出了同樣的感慨:如果這兩個漢人大夫,也能給自己的部落族人治病,那該多好啊!
畢竟能活下去的話,誰又喜歡去自殺!
他們帶著這樣的心思,就開始對華車新一輪的套近乎。
比如說,如果他們部落也聽從華雄的號令,是不是也能和華車部落享受一樣的待遇了?
比如說,既然華雄是老天爺派來,給羌人們過上好日子的天眷之子,那就請先從我們開始吧......
華車一開始,直接就虎著臉,拒絕了!
雖然他心里,早就笑出了花兒來。
他跟著華雄,在漢家官佐和世家豪強中混跡那么久,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讓人覺得珍惜!
他要吊足這些羌人部落的胃口。
等他們面連絕望的邊緣后,再來個峰回路轉,喜從天降!
讓他們用為了保住這樣的待遇,死不旋踵的跟著自己征戰沙場,而不是養成一堆“升米恩,斗米仇”的白眼狼來。
是故,當華雄來鐵籠山,出來迎接的華車身后,還有四五個小部落首領。
他們都盡力吹捧著,自己部落族人的英勇善戰,請求華雄收了他們。
咳!
是接受他們部落前來附庸。
讓華雄覺得,第二次謀取耿鄙軍糧的事情,刻不可緩。不然這些部落,會吃垮了他的儲備。也讓覺得西縣太小了,容不下開始膨脹的野心。
夢想嘛,還是要有的。
雖然不一定能實現,但也不占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