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沒說啥,我來幫你”,四丫趕緊收起笑臉,過去幫忙。
徐氏捶了捶自己酸疼的胳膊,坐下倒了杯水喝,笑道:“兒子,我這剛跟人家淘換了一簍子核桃回來,等我先曬幾天,到時候把仁兒都剝出來之后,我把它炒熟了裝起來,你想吃的時候隨時就有吃的。”
“娘,上次炒的剛吃完呢,今年核桃都還沒到季節,您這淘換的是去年的吧,估計不容易,您不用在吃的上面這么費心思的”,張平安無奈道,走過去幫徐氏捶了捶肩膀。
“嗨,這有什么費事的,你不是喜歡吃核桃嗎,就多吃點兒,本來讀書就費腦子”,徐氏不以為然,轉而拉著張平安的手感嘆道:“我兒子真孝順,以后娘就等著享你的福了!不用管我,你要讀書就先讀書去吧,還得好好準備考書院呢”!
“嗯,娘,那我先去書房了,爹剛剛在我同窗家吃了酒,你讓他睡一會兒再起來做事”。
“娘知道,去吧!”徐氏溫聲道。
張平安到書房以后從書架上拿出昨天買的注解看起來,這些注解都是近幾年最新的,對照著之前羅夫子講的內容學起來心里又會有一些新的感悟。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張平安邊看邊記,這也是前世在學校養成的習慣,羅夫子剛開始見到的時候還挺驚奇,后來發現這個方法很實用,就也開始要求學生們記筆記,現在學堂里所有的學生都有這個習慣。
其實現在在文章的背誦默寫理解上,羅夫子已經點評過,繼續保持就可以了,現在張平安缺乏的是如何融會貫通,尤其是科舉考試,不可能只考一個點,一定是多個知識點融合在一個題干里,這就要學會如何去破題和解題。
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張平安感覺窗前投下了一片橘紅色的光,抬頭望了望天色,才發現已經快到酉時,于是仰起頭揉了揉酸痛的脖頸,然后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放松一會兒,他可不想在這個時代弄成近視眼,這個時候可是沒有眼鏡配的。
張老二正在院子里搓麻繩,馬上就是甘草連翹還有金銀花等好幾種藥材的采摘時間,要準備大量的麻繩和背簍備用,連張老大都被李氏打發出來在院子里編簍子了。
看見張平安在窗前活動脖頸,張老二揚聲問道:“兒子,學累了吧,先出來轉轉。”
張平安透過窗戶回道:“爹,不用了,我活動一會兒再練半個時辰字就差不多了。”
“哎,那你自己注意歇息啊,學習也不急在這一時”,張老二說著話手下也不停,不一會兒就搓了兩三條麻繩,腳邊已經堆了一堆了。
張老大邊編背簍邊跟張老二抱怨道:“你們都這么急哄哄的干嘛,下個月才采收呢,在院子里干活兒你還不讓我講話,真是憋屈死了。”
張老二低聲回道:“早點兒準備好早點踏實,天氣的事兒誰也說不準,萬一到時候天兒不好,可能還得提前采收,大嫂這樣做是對的,這個時候可不能偷懶。不讓你講話那不是剛才平安在讀書嘛,咱們倆講話他容易分心,你這做大伯的得體諒體諒。”
張老大不再說話了,低聲嘀咕:“你家那可真是個寶貝蛋。”
小院安靜不隔音,張平安在書房里聽到大伯和自家老爹的對話,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接著坐下來練字。練字這事一日都不得荒廢,古人都說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代表一個人的形象,而且在考試的時候都是糊名的,一手好字也能加分不少,實在太重要了!
半個時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