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張老二幾個不覺得燈籠普通,一邊看一邊贊道:“這兔兒燈扎得真好,用幾年都不帶壞的!”
老板是個中年男子,聞言笑道:“我們家祖上八輩都是扎燈籠的,祖傳的手藝當然好了!怎么樣?要不要買一盞,或者讓小公子試試猜燈謎?”
張老二猶豫著望向兒子,他也不知道兒子能不能猜出來。
金寶也期待的看過來,幾人中就張平安最會猜燈謎,他要是都不會其他人更沒戲。
“那我來試試”,張平安笑道,說完從燈籠里面抽出燈謎,念道:“霜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打一鳥名。”
金寶雖也上了幾年學,聽了這燈謎卻只覺得兩眼犯暈,“這是什么呀?”
倒是金寶爹試探著道:“鴿子?”
張平安搖搖頭回道:“是鷺鷥”。
老板笑著點點頭:“不錯,是鷺鷥,看來小公子很是進了幾年學。這個是前朝詩人出的燈謎,非讀書人不能解。這盞燈是小公子的了!”說著把燈取下遞到張平安手里。
幾個女孩子中四丫最大,張平安把燈遞到四姐手里,道:“四姐,這燈你提著吧!”
四丫開心不已,路上來來往往的女孩子很多都提著漂亮的彩燈,她也很想要,現在能不花錢贏一盞是最好不過了。
張平安沒有逮著一個老板可勁兒薅,都是小本生意,沒必要,萬一弄的翻臉反而不美。
眾人又繼續往前走,越往中間越亮堂,兩邊攤販的彩燈也更精美,有的甚至綴了很多紅豆做穗,精美極了!還有漁家女挽著籃子在兜售新鮮的嫩蓮子和桂花糕。
價格很便宜,兩文錢能有一把,張平安掏錢買了6文錢的,差不多有一斤,眾人分著吃。
賣蓮子的漁家女長得很清秀,看張平安沒有逮著討價還價,心生好感,額外還多送了一小把。
新鮮的嫩蓮子口感是脆甜脆甜的,吃起來滿嘴清香。
但是不是每個客人都像張平安這么好說話,幾人還沒走遠就聽到身后傳來漁家女的驚呼聲,原來是有兩三個小混混過來找茬,把漁家女的籃子摜在了地上,要收攤位費。
哪怕漁家女一再哭訴自己只是今天過節來賣一下,平時不在橋上賣東西也沒用,甚至有小混混還動手動腳。
旁邊有看不過眼的路人上前阻止,被揍的鼻青臉腫。
張平安知道這些人能在縣城明目張膽收保護費,一定是有一些背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