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憤憤道:“都是討債鬼。”
“行了,娘,別氣了”,張平安勸道。
第二日吃過早飯,張老二就準備回縣里了,明日兒子還要上課。
張氏把家里人都喊到堂屋:“趁著今天家里人都在,我說個事兒,平安是咱們家第一個讀書讀出個名堂來的人,但是科舉之路花銷不菲,馬上他又要去省城考院試了,我和你們爹手里有一些棺材本,準備拿10兩出來湊給平安去考試。”
張老二皺眉拒絕道:“娘,不用的,平安讀書的銀子我們這里都有,也一直在攢錢”。
張平安也不要:“爺奶,你們自己在家吃好喝好就行,不要虧待自己,離院試時間還長呢,家里趕考的銀子都有,你們別費心了,哪兒能要你們的棺材本兒呢”!
“行了,別爭了,給你們就拿著,別嫌少就行”,張氏冷臉道,說完從懷里掏出兩個小銀錠子放到桌上,然后轉身回臥房了。
堂屋內眾人面面相覷,張老大和張老三猶豫著要不要也湊一點兒,最終張老三先開口,也拿了一兩銀子出來,道:“娘說的對,平安是咱們家最出息的孩子,他去趕考咱們家人臉上都有光,這趕考費咱們也都得湊一點兒,二哥你別嫌少就行。”
李氏見了只能肉痛的也拿出一兩銀子,笑道:“就是,這都是我們做長輩的心意”。
兩邊爭執一番張老二才收下,讓兒子上前道謝。
張平安鄭重道:“多謝各位長輩的心意,院試我一定會竭盡全力的。”
經過半天的時間才又回到縣里,剛進門沒一會兒,徐氏還在歸置東西,隔壁李家聽到動靜,李明軒的弟弟李明博噔噔噔跑過來敲門,手里還提了一籃子東西。
張平安彎腰問道:“怎么啦,博哥兒?”
李明博舉起手里的籃子,脆聲道:“平安哥,這是我娘讓我送過來的。”
張平安接過來一看,都是比較稀罕的點心,有海棠糕、茯苓糕,還有蜜棗,這幾樣點心用糖多,價值不菲。
張平安心知應該是為了感謝這次府試帶著李明軒一路同行,所以李母特意送過來還禮的。
“行,我收下了,替我謝謝你娘”,張平安笑道。
“嗯,我娘說等我大哥放學了再帶他一起過來登門拜謝”,李明博小大人一樣,說完才回家。
張平安把籃子遞給徐氏,說是隔壁送來的謝禮,徐氏看了一眼很滿意,嘀咕道:“這次他們還挺會做人的,要是再像上次一樣悶不吭聲的,院試就不帶他們一起了,好人沒好報的”。
晚飯時間李母果然帶著李明軒登門拜訪,反復感謝了一番,說話文縐縐的,徐氏聽不慣,寒暄兩句就送走了。
第二日張平安就回了書院上課,卻得知劉盛遠竟然去縣學借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