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則是在鎮上錢莊當賬房,雖說賺的不算很多,也比在地里刨食強,而且勝在安穩,風不吹雨不淋的,看著比同齡人年輕不少。
今日為了長臉,特意都穿著各自最好的衣裳來的縣城,都是細棉布的,馬氏甚至還穿了一身緞子,看著不比城里人差什么。
剛到巳時,孫家就吹吹打打的過來了,媒人跟在旁邊,好話不要錢似的一個勁兒叭叭個不停,孫六金今天也特意捯飭了一番跟著自家老爹過來的。
孫老爹人長得清瘦,看著像讀過書的,個子不高不矮,年紀已經不小了,但是一雙眼睛直冒精光,看得出來是個精明人。
一下騾車就對張老二拱手笑道:“想必這位就是親家公了吧”?
張老二回禮道:“正是,快請院子里坐!”
孫家一行人這才依次進去,有族親幫忙抬了聘禮,酒肉布匹和禮餅俱全,禮數還算周到,另外還帶了不少紅綢扎的禮盒,不知道裝的什么東西。
李氏和馬氏看的羨慕不已,馬氏暗暗想著得跟徐氏說說給自家二花也留意一下,找一個縣里的好夫婿,到時候說出去臉上也有光。
兩邊眾人邊喝茶邊吃東西,把迎親流程商量的差不多了后,也到了午飯時間,張老二和張平安領著眾人去定好的館子里面吃飯。
這就是縣城的不便了,地方太小,都沒辦法辦席,只能去館子里吃,一場喜事辦下來花費不菲。
張老二本來想找個小館子吃,但是張平安覺得這是事關女兒家一輩子的大事,酒席錢不能省,去大酒樓吃飯一是飯菜確實排場一些,二來也讓男方家不敢小瞧了自家。
孫家和張家一樣,也是分家不分戶,一大家子三十幾口人,光孫六金同輩的堂兄弟就有12個,一大家子的人住在一起想想就頭痛,張平安都為自家四姐以后的婆媳關系和妯娌關系擔憂了,徐氏卻不以為然,覺得哪個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熬一熬就好了。
一頓飯直吃到申時才結束,馬氏來了縣城這一遭,內心也開始蠢蠢欲動,琢磨著想搬來縣里,跟張老三一說,張老三也有點意動,但是想一想現實情況又不允許。
等眾人回到張家住的院子里面,又喝了幾碗茶,孫家眾人就告辭離開了。
徐氏這才開始歸置聘禮,也要給張家眾人準備回禮,這時候才發現,孫家準備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樣子貨,真正算起來其實不值幾個錢,跟大丫二丫三丫幾個成親的時候強不了多少。
“哎喲,我的老天爺哎,虧大發了”,徐氏拉過張老二和張平安到房里說道。
“娘,怎么了?”張平安問道。
“孫家說是給八兩聘銀,比咱們村里和鎮上都高,但是咱們也承諾給四丫帶一半兒回去,實際上聘銀就只有四兩了,今天他們帶了這么多東西過來,看著光鮮,其實都是樣子貨,沒幾樣值錢的,這樣算起來說是說了個縣城的人家,那和嫁到鎮上有什么區別,他們孫家也太欺負人了吧”?徐氏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