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好不容易到了省城郢州,此時剛過申時,剛踏上地面的時候感覺周圍還在搖晃,不太適應,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劉三郎雖然個子高,暈船程度跟張平安相比也不遑多讓,一路把嘴巴咬得緊緊的,生怕吐出來。
三人中情況最好的是張老二,之前張老二在鄂州府碼頭扛過貨,已經很適應坐船了。
“來,漱漱口”,張老二把竹筒分別遞給兩人。
張平安和劉三郎接過后各自漱了口,又喝了幾口水,才稍微舒服一點。
“爹,郢州城比府城還熱,汗噠噠的,太難受了”,張平安拿帕子擦了擦頭上和脖子上的汗,整個人感覺像在蒸籠里一樣。
“郢州是這樣的,之前我和你三叔還有大強叔他們在鄂州府碼頭扛貨的時候也是熱的不行,習慣就好了,多喝點兒水,免得中暑”,張老二也沒什么好辦法,就怕兒子中了暑氣。
楊夫子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組織眾人跟上,這次眾人來省城因為要坐船,所以都沒有駕車,而是由鏢局駕車統一護送,眾人上船以后鏢局就回去了,現在下了船一行人自然也沒有車駕可坐。
好在現在是三伏天,帶的衣服都輕便,沒有多少行李,最占位置的是張平安的書箱,由劉三郎背著,剩余三個包裹不大,由張老二和張平安拿著,幾人緊緊跟著楊夫子往碼頭出口走去。
碼頭門口有不少攬客的板車,也有很多等著接人的馬車,譚耀麒和林俊輝一出碼頭就被家里安排的人接走了,林俊輝臨走時跟楊夫子打了招呼,等書院眾人安頓好后派人去城東林府通知他。
少了兩人,楊夫子樂的輕松,在征求了剩余八家人的意見后,在碼頭叫了四輛板車進城。
碼頭離城門口大概兩刻鐘的距離,不一會兒就到了,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來省城,看著巍峨的城門都驚嘆不已,城樓上還有兩排巡邏的士兵,看著比府城氣派的多。
城門口排隊進城的人不算很多,但是守城的士兵盤問的很慢,眾人排隊的時間竟比坐車來的時間還要長,好不容易才排到眾人,士兵看眾人是來趕考的學子還算客氣,檢查了戶籍證明和路引以后就爽快放行了,進城一人要交兩文的進城費,板車五文,這個是由坐車的人出。
張平安側坐在板車上,正好看到排在后面的一個商人模樣的男子挑了一擔細棉布被反復盤問,不讓進城,最后不得不偷偷塞了一把銅板給守城的士兵才得以放行。
“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張老二看兒子皺眉,趕緊問道。
張平安搖了搖頭:“沒什么”。
希望剛才城門口這一幕只是個例,不然官場貪腐之氣就太嚴重了,百姓日子也不會好過的,張平安想到。
“這次阿遠是跟縣學的人一起結伴來郢州城,也沒跟咱們一道走,不然他還能跟你做個伴,你們可以聊聊做學問的事”,張老二遺憾道,還以為兒子是沒有同窗聊天太孤單了。
張平安無奈一笑:“爹,您都想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