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著孫家一行人吹吹打打走遠后,張家人才返回院子。
“三娘,你真是好福氣,眼下四丫也嫁了,平安又是秀才,五丫六丫還學了手藝,這馬上你們就要去府城了,往后日子好過的很”,徐大娘子在一旁真心感嘆道,三姐妹中二妹三妹過得都很好,就自己日子過得最差。
徐大娘子也才只比徐氏大六歲,但是生活多年的磋磨都體現在臉上,頭發花白,人也干瘦,看著已經是老嫗了,和徐氏從面相上看差了十來歲不止。
家里兩個女兒招娣和盼弟都已經出嫁了,也是普通農家,幫不到娘家什么,前些年兩口子商量后花了不少錢,從人牙子手里買了一個小男孩,現下才只七八歲,徐大娘子今天帶過來吃席了,看著養的還不錯,就是膽子小,總是躲在徐大娘子身后。
這些情況徐氏都是知道的,但是日子各有各的過法,人各有命,也只能笑著安慰道:“大姐,等傳根長大了,你這好日子就來了”。
徐大娘子嘆口氣笑道:“都是命,等這輩子熬完了就好了。”
徐氏也跟著嘆口氣,壓低聲音道:“大姐,等會兒你吃完飯到我房里來。”
徐氏也做不到別的,只能盡己所能偷偷給個百十來文,多拿點吃的用的給這個大姐貼補一下,再多了也沒有了。
徐大娘子是個本分人,一輩子沒做過壞事,聞言皺眉道:“這不好,等一下被妹夫知道了要說的。”
“行了大姐,等下來找我”,徐氏拍了拍徐大娘子的手,然后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一行人熱熱鬧鬧去了不遠處的飯館,李氏和徐氏都是仔細人,還從家里帶了幾個大海碗過去,要是吃不完菜要打包回來的。
隔壁李家也包了20文禮金,不過沒有人過來吃席,李母是個寡婦,說自己不方便拋頭露面,不肯過來,李明軒腿受傷了出門得拄拐杖,也不方便,剩下一個小兒子李明博也不肯過來。
徐氏特意提前夾了一碗干凈的菜出來,準備帶回去回禮。
張平安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丁跟著張老二給客人們倒酒敬酒,張老二這次明顯比前幾次女兒出嫁顯得更開心,和親戚們感嘆道:“望了這么多年,終于等到平安長大了能跟著我一起敬酒陪客了。”
親戚們也都識趣,紛紛奉承道:“好日子且在后頭呢!”
散席后一眾人跟著回到張家喝茶嘮嗑,此時還不到晌午,徐氏讓張平安端了菜和喜糖去隔壁李家回禮,她要趕緊準備給親戚們的回禮,縣城回鎮上和村里路途遙遠,晌午過后親戚們就都要趕車回去了。
張平安端著菜到隔壁李家,敲門后是小兒子李明博來開的門,看到是張平安后,轉身對屋里喊道:“娘,大哥,是隔壁的張家哥哥。”
李母和李明軒聞聲從屋里出來。
“嬸子,剛才你們家沒去吃席,我娘特意夾了一碗干凈的菜出來,讓我端過來,免得你們中午再做了,這是喜糖”,張平安把手里的菜和糖遞過去笑道。
李母接過后道:“你們太客氣了,你等會兒啊,我去把碗給你騰出來。”說完轉身去了廚房。
張平安站在院子里等著,關心道:“李兄,你的腿這幾天好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