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的人借著馬車上掛的燈籠和火光也看清了張平安這邊,氣氛一下子松懈不少。
“張秀才,你們怎么在這里?”對面坐車夫旁邊的人問道,正是幾天前送張平安幾人出城的傅醫官的大兒子。
傅醫官也撩開馬車簾子,瞇著眼望向這邊,似笑非笑道:“賢侄,好巧啊!”
笑的很假,說完還故作回憶狀拍了拍腦袋道:“咦,我記得前幾天賢侄跟我說的是你們要趕著回去府城上學來著,擔心被府學退學,這怎么幾天過去了還在縣城周邊呢?!”
被抓了現行,張平安只能裝糊涂,也笑著道:“這不是行李都沒了嗎,天寒地凍的,萬一得了風寒就不好了,所以當時出城后想了想,我們又回家去收拾了些行李才重新出發。”
“哦?這樣啊”,傅醫官拖長調子應道,頓了頓掃視了周邊一圈兒,“那這拖家帶口的這么些人,也是一道去府城陪你讀書的?”
“在鄉下種田沒什么出息,一道去府城謀個活計罷了”,張平安嘆息道。
傅醫官見了心中暗啐,小兔崽子,裝的還挺像,面上還是點點頭回道:“挺好的!”
像是接受了這個說法。
“那我們也在這歇息一晚吧”,傅醫官招呼家里人下車。
“爹,咱們不是說好了到前面村子去歇息嗎,總比露宿在荒郊野外要好”,傅二哥不解道。
傅醫官聞言自顧自下車,“你張叔他們家都能在這歇息,我們怎么就不行了,何況人多有個伴兒,大家都是要去府城的,是吧?”
最后一句話是看向張老二說的。
張老二上前憨笑道:“是哩,做個伴兒挺好的,我們這邊剛生火做了晚飯,要不一起吃口熱乎的?”
“成啊,那我就不客氣了”,傅醫官走過來坐在火堆邊。
徐氏給兩個女兒一人盛了一碗湯餅后,便趕兩人上車去吃,其他幾家同樣如此,未出閣的女兒家和年輕媳婦都回了車上,剩下幾個年紀大的坐在原處招呼鍋里的飯食。
傅家一共有四輛車出行,兩輛馬車,兩輛騾車,傅醫官和兩個兒子各坐一輛,剩余一輛是裝的家里的行李。
傅大哥和傅二哥都已經成親了,這次出行帶了家里的女眷和孩子一起,兩家各有四個孩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一個是傅大哥家的大兒子,目測六七歲的樣子,由隨行的一個婆子在招呼著。
只有男人孩子以及幾個隨行的婆子和護衛下車了,傅家的女眷都沒下車。
徐氏一看鍋里先前準備的晚飯明顯不夠,趕忙盛了幾碗出來先給了客人。
傅醫官和兩個兒子接過來吃了半碗,估計是覺得伙食不好,剩余的實在吃不下了,給下人吃或者倒了又顯得失禮,正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時,劉三郎在一旁看到了,走過來把碗遞過去,道:“吃不下給我吧!”
“這…這不好吧”,傅大哥為難道。
“沒事,別浪費糧食,都給我大女婿吧,他飯量大”,張老二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