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二和徐氏都很迷信,聽說在過節當天發脾氣容易倒霉,所以一般在過年過節時,兩人的忍耐度會比平時高很多,就希望讓家里人在這一天都開開心心的,有個好兆頭。
今日是臘八節,張平安回家時,家里氣氛比昨日好很多,沒人再提敏感話題。
五丫六丫都在廚房幫忙。
“平安,你回來得正好,給你爺奶送一碗臘八粥過去,里面我還放了糖呢,又香又甜,算拿得出手了,你大伯母肯定舍不得放這么實誠的材料”,徐氏吩咐道。
“行”,張平安兩手接過大海碗應道。
剛出鍋的臘八粥燙的很,張平安找了一塊濕布巾把碗沿包著。
還好幾家都離的并不遠,出門走了不到一刻鐘便到了。
敲門后是二柱家的大小子張晨陽過來開的門,看到張平安端的臘八粥之后扭頭便向屋里喊道:“太爺,太奶,小堂叔送臘八粥過來了!”
聲音洪亮,整個院子的人都聽見了。
張氏在臥房聽到聲音,推開窗戶跟張平安打了個招呼,道:“你娘有心了,天兒冷,我就不出去了,把粥拿去廚房給你大伯母吧!”
臘月里天寒地凍,老兩口無事輕易不出房門。
張晨陽在一邊笑嘻嘻道:“小堂叔,快進來吧!”
等張平安端著碗進來后,便像個小尾巴似的跟在身后,抽了抽鼻子問道:“咦,有甜味兒,粥里面放了糖嗎,一聞就知道比我奶熬的好吃!”
張平安覺得好笑,逗道:“你還沒吃咋就知道比你奶熬的好吃了,小心我去告狀!”
“嘻嘻,小堂叔你才不會呢,嚇唬我沒用,再說了,我奶最疼我了,她也舍不得揍我”,小孩兒心里門兒清。
張平安搖頭失笑,把粥端到廚房。
小小一個院子住了兩家二十幾口人,其中還有十來個孩子,顯得逼仄的很。
廚房是在院子里用土磚搭的一個小棚子,本來就不大,還一分為二,兩家共用,里面放了柴火,鍋碗瓢盆水缸之類的,張平安進去簡直沒處下腳。
不過李氏卻已經習慣了,麻利的把碗接過去,將粥倒到了自家碗里,好把碗騰出來,還拿干面餅在碗底刮了一圈兒,把碗刮得锃亮才到水缸邊打了點水,把碗洗干凈遞給張平安。
笑道:“你娘真舍得,還放了糖,回去和你娘說一聲,這兩日我和你三嬸準備去買年貨了,多多少少買點兒圖個喜慶,到時候讓你娘過來,我們一起去,買的多還能砍砍價。”
“哎,成”,張平安應道,閑聊道:“爺奶最近還好吧,這些時日一直在忙,也沒能顧得上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