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寒風中縮成一團。
一直到寅時,貢院大門才開,衙役們開始挨個搜身檢查,能考上秀才的都是有豐富考試經驗的,各個考生帶的東西都不少,隊伍過得特別慢。
輪了好一會兒才快輪到張平安,張老二趕緊幫兒子把夾襖脫掉,又把自己身上的竹筒掛到兒子身上,金寶也連忙把手上的考籃遞過去。
張平安拎著兩個沉重的考籃,外加肩膀上掛的一串竹筒,腦海中想到了那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衙役們看著張平安這一身打扮也不驚訝,早就司空見慣了,兩個衙役分工檢查起來,一個對戶帖和考生信息,外加搜身,另一個檢查考籃和竹筒,餅子都撕成了渣渣,也不知道洗手沒!
對完戶帖和考生信息沒問題后,搜身的衙役道:“把衣服解開!”
然后開始仔細搜身。
一套流程下來就過去了半刻鐘,好在最后沒什么問題,張平安這才能進去。
進了貢院以后,張平安發現這考場比以前郢州城的考場好太多了,還是江南財政有錢啊!
考場里面被打掃的干干凈凈,沒有什么霉味兒,看得出來整體被翻新過。
進去以后,里面有號軍根據考生信息帶著人去對應的考棚。
張平安運氣還不錯,分的位置在中間,采光很好,還遠離臭號。
考棚里面放了恭桶,這樣上小號就不用去茅房了。
門口有取水的水缸,張平安看了一眼,水質倒沒魯夫子說的那么不堪,可能是放了明鞏。
坐下后,張平安把考籃里的筆墨紙硯都拿出來擺好,便靠在墻上小憩,就等開考了。
到了辰時,貢院里鐘聲響起,大門落鎖,這三天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這個大門都不會開,張平安聽說本朝之前還有不少鄉試考生因為考場失火而丟了性命的,所以其實考鄉試也是個危險系數挺高的活兒!
三下鐘聲響完后,主考官開始訓話,一般能做鄉試主考官的都是天子近臣,即使品級不是最高,也沒人敢小覷。
不過現在天子才只七歲,也沒什么實權,就是個擺設罷了,就不知道這個主考官杜大學士是屬于哪一派系的了!
科舉考試主要就是考八股文、試帖詩和策論,之前魯夫子講過,策論在鄉試中尤為重要,占比很高,寫的出彩的話會被閱卷官直接圈中,也就是能出圈兒,考的就是考生的思想和韜略,一定要把握好!
訓完話后,開始發卷。
張平安拿起試卷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