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哦,那咱們家是可以掛上舉人匾額了是吧”,二河拍了下腦門這才反應過來。
匾額、門檻以及屋檐都是一個家族身份地位的象征,高門大戶不只是說說而已,看字面意思就能區分開來。
“不錯,以后家里建房子,屋頂和門檻都可以多建一尺高,可以掛舉人牌匾,豎旗桿,這兩日我便著手準備看房了”,張平安點頭道。
心中也為自己感到一絲驕傲,他天賦只能說中上,能中舉除了因為遇到了好的夫子外,就是因為自己足夠努力。
徐小舅提議道:“姐夫,這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兒,咱們是不是得擺三天流水席啊?”
張老二大手一揮,紅光滿面道:“擺!擺三天!”
徐氏也沒心疼銀子,開心道:“這銀子該花!”
張氏雖然心里也高興,做事卻沉穩些,沉吟道:“之前你們不是說要買房嗎?我看就這兩日你們再去看看,盡快定下來,最好去新屋那邊擺酒,也能跟周邊的鄰里多認識認識,結交一番!”
張平安聞言再次佩服自家奶奶。
他也是這么想的,中舉擺酒是難得的機會,在城南擺席,來的都是一幫比自家還要窮許多的人,沒錢沒見識沒格局,除了吃個飯熱鬧一下沒什么用處,要是去城北或者城東買房擺酒的話,來的人起碼也得是個小官小吏,或者是有份正經差事的,圈子就完全不一樣了,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彼此結交一番。
“奶,我也是這么想的,明日我和我爹娘再去牙行看看”,張平安應道。
張老二和徐氏也沒意見。
這時有鄰居探頭探腦地敲門,羨慕中帶著些不確定,問道:“老張家的,你們家兒子鄉試中舉啦?”
雖然衙役剛剛已經來過了,也報了喜,鄰居們還是有些不敢置信,舉人多難考啊,這家人平日也太低調了,而且張平安年紀太小了,打破了他們以往對舉人的認知!
徐氏抓了把糖遞過去,咧開嘴笑道:“是哩,我家平安太爭氣了,是鄉試第55名,來,吃把糖,沾沾喜氣!”
鄰居接了一滿把糖有些受寵若驚,趕忙堆起笑恭賀道:“恭喜恭喜啊!家有麒麟兒,你家往后不愁了!”
確認了消息后,更多的街坊四鄰涌進院子來賀喜。
大家七嘴八舌說著些吉祥話,張平安應接不暇,都沒分清誰是誰,只能掛起一臉笑意聽著別人說。
張老二倒是挺享受這眾星捧月的時候,和鄰居們聊的眉飛色舞。
徐氏則忙不迭發糖發花生,給客人倒茶。
最后一托盤糖發的干干凈凈,還不夠,徐氏也不心疼,又高高興興進房端了一托盤炒花生出來分。
人群中有個老嫗笑道:“張家小子,如今你中了舉,出息了,可別忘了咱這條巷子里的鄰居們啊!”
張平安定睛望去,記下了此人,客氣地回應:“王阿婆,怎么會呢,各位叔伯嬸子們平時的照顧平安都記著呢!”
二丫則翻了個白眼,要不是大喜的日子,肯定把這婆子轟出去,一條巷子里住了這么久,誰不知道誰呀,平時就占便宜沒夠,亂攀什么關系!
院子本身就不大,擠了這么多人加上還有孩子,真正是沒處下腳了,一直熱鬧到午時過半,鄰居們才意猶未盡地回去,徐氏炒的大半袋花生也全部分吃完了。
五丫六丫熱水都燒了好幾鍋。
等鄰居們走后,大丫二丫幾個幫著徐氏一起收拾滿地狼藉的花生殼,李氏和馬氏則幫忙去做飯,中午先簡單墊補一口。
張氏不喜歡這種鬧哄哄的場面,被這些人吵的頭疼,好不容易人走了,耳邊清靜多了,便跟張老二商量道:“老二啊,雖說咱們家搬家了,離老家千里之遙,不過平安中舉這事兒還是得好生祭拜一下祖宗們的,我看宜早不宜遲,待會兒吃完飯你就出去買些香燭、紙錢、紙衣回來。”
“哎,好嘞”,張老二高聲應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