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本來也很滿意,不過看大丫二丫也拿了不少好料子后,又有些不滿的偷偷和張老三嘀咕:“咱家和大嫂家,還有平安他小舅家也就罷了,大丫二丫都是嫁出去的姑娘了,憑什么還拿這么多啊,二嫂也真是的,對幾個女兒太好了!”
“跟你有什么關系,她家的東西她愛給誰給誰,你別瞎咧咧啊”,張老三低聲道。
“知道,我又不傻,現在肯定不能得罪了二嫂,可得籠絡籠絡她”,馬氏翻了個白眼道。
自家男人兒子沒人家的爭氣,只能自己去伏低做小了,馬氏覺得自己最是能屈能伸。
關于以后養老的問題,眾人也商量了一番。
張老二不忍心爹娘還住在合租的院子里,想接過來跟自家一起住,被張氏和張老大一起拒絕了。
張氏道:“自古以來祖宗規矩養老都是跟長子,所以你大哥分的家產也最多,沒道理因為你現在過得比你大哥好,我和你爹就要過來跟著你住,這不合規矩,我現在住城南也挺好的,有吃有喝,還能去巷子口跟其他老太太嘮嘮嗑打發時間。”
“就是,你這樣讓我這個做大哥的臉往哪兒擱”,張老大不滿道,覺得老二不尊重自己。
李氏打圓場道:“二弟,你別擔心了,我們家手里還有些積蓄,最近和三弟家也正在看房呢,總租房肯定不是辦法。”
張老三點點頭,笑道:“大嫂說的沒錯,我們兩家都還有些積蓄,也找牙人看了一些房,最近就準備定下了。”
張平安道:“大伯,三叔,買房是大事,你們可得看好了,要是銀子不夠的話,我這里還有一些,可以先借給你們周轉一下。”
話是這么說,但根據他對大伯三叔家的了解,大伯母和三叔兩人不會輕易張口借這個錢的,他們自己的積蓄在城南或者城北買一套小院子還是沒問題的,兩人做事都很有分寸,人情要花在刀刃上,他倒不是很擔心。
張平安想的沒錯,大房三房暫時都沒有借錢的想法,反倒是徐小舅挺想張這個口的,不過今天不是好時機,只能過段日子再說。
時辰已經很晚了,各家便也告辭離開。
徐氏看人走了,趕緊把金釵取下來收好,她下午時不時就要摸一下,生怕掉了。
“娘,做了舉人來錢路子就多了,您只管放心戴,之前也是我思慮不周,都沒想起來給您添幾件首飾”,張平安歉意道。
徐氏壓根兒就不在意,擺擺手道:“有這些足夠了,我也沒什么地方去,戴著我還有負擔呢,生怕掉了!你趕緊洗漱去,早點歇息,今天累了一天了!”
“嗯,爹娘,你們也早點兒睡”,張平安道。
第二日,他便去了州學托葉校書幫他打聽那戶姓方的人家,葉校書是臨安本地的坐地戶,人脈廣,有不少族親在衙門做事,且為人可靠,找他打聽最合適不過了。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這關系到你姐姐一輩子的大事,我肯定不敢馬虎”,葉校書捋著胡須緩聲道。
“多謝!”張平安拱手道謝。
葉校書看張平安打聽的急,也沒耽誤,當天下午下值后便繞到張家說了打聽的情況。
“這戶人家也是臨安本地的坐地戶,算是耕讀傳家吧,老家在郊外二十里處的方家莊,名聲挺好的,和媒婆說的差不多,之前方家幼子定親的那戶人家,女方是因為心疾突然去世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你們要不忌諱這個的話,這戶人家倒是不錯”,葉校書道。
徐氏聽了喜出望外,她就怕媒婆糊弄他們,要實際情況真是這樣的話,那五丫是高攀了。
張老二和張平安連忙道謝,徐氏吩咐胡婆子多燒幾個菜,一家子非要留葉校書在家吃飯。
張家人太熱情,葉校書拗不過,便應下了,吃完晚飯才回去。
第二日上午徐氏便回了媒婆的信兒,同意定下,同時又加了點兒謝媒錢拜托媒婆給六丫也留意留意。
張家這樣家世清白又有功名的人家是很好說親的,媒婆就愿意和這樣的人家打交道,自然滿口應下。
方家那邊動作也很快,三日后便來下聘了,九月六日,正是個吉利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