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張老二也采買回來了。
一家人吃過晚飯后,便早早歇下了。
第二日是州學的休沐日,張平安雖不用上學,還是早早起來,在書房溫習功課。
徐氏則帶著胡婆子在廚房忙活。
辰時剛過一會兒,五丫便跟著自家相公一道坐著騾車回來了。
張老二一直讓呂老頭在門口候著,騾車剛在門口停下,呂老頭便迎上前幫著拎東西。
在前面帶路,領著幾人進門。
五丫兩口子進門后先給張老二和徐氏行了禮,奉了茶,然后才坐下。
兩人身后還跟了一個丫鬟和小廝伺候,看起來十分講究。
徐氏滿臉笑容,拉著五丫的手感嘆:“這才過門幾天啊,氣度越發不一樣了,又端莊又知禮,還是方家會教媳婦!”
五丫端坐一旁沒做聲。
張平安在一旁看五姐臉色還行,五姐夫也還是笑吟吟的老樣子,心里不由松口氣。
看來這幾日過得還不錯,五姐也沒鬧出什么事兒來。
但愿她能想通,不然吃苦的是她自己,日子是自己過的,沒人能幫忙。
方家規矩重,方子期從小在家耳濡目染,又是有功名的讀書人,說起話來文縐縐的,張老二接話那叫一個費勁,索性讓兒子和女婿聊,自己就在一邊喝茶,樂得輕松。
方子期態度很熱絡,這次回門帶了不少回門禮,考慮的也很周到,除了張老二幾人外,張老頭張氏,還有六丫都有禮物,東西也都拿得出手。
張平安心里明白,自己和錢家的婚事不僅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幾個姐姐在婆家的地位。
姻親關系是最緊密的聯系。
徐氏對此很滿意,感覺到了親家的尊重和重視。
笑著打量女婿,越看越滿意,忙招呼胡婆子擺飯。
方子期連忙吩咐自家跟來的兩個下人也去幫忙,很有眼力勁兒。
入席后氣氛也很熱絡,方子期雖酸卻不迂。
剛才看到張老二不怎么搭話,就明白自己這一套在張家不適用,后面說話就通俗直白許多。
態度又殷勤,讓張老二和徐氏很滿意。
席面上的酒度數不高,幾人就算放開了喝,最多也只是微醺,徐氏便沒管。
一頓飯吃的眾人都很開心。
飯后,張平安甚至覺得這個五姐夫比起五姐來,對家里人還要熱絡得多。
徐氏讓胡婆子給幾人上了茶,解解膩,消消食。
又把方子期帶來的柿餅擺了一盤,這柿餅和老家的不太一樣,吃起來軟糯香甜,肉多霜厚,入口即化,口感很不錯。
“真不知道為啥差這么多,以前我們老家的柿餅吃起來比較硬,也干巴,我還以為柿餅就是這樣的”,徐氏笑道。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各方水土不一樣罷了,而且這個品種是我家老太爺專門請人移栽的,是以吃起來不太一樣”,方子期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