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剪秋就是在這種時候一路從象山討飯到慈縣的,同行的還有難友吳胖子。
當初在象山,縣衙把海盜人質的各人身份核對完之后,確定他們倆人不是細作或者是來路不明的人以后,就把他們倆放了。
至于吳胖子說的被海盜劫去的那些財產想要歸還,是不可能的。
想要縣衙給盤纏回老家更是門都沒有。
吳胖子討要幾番之后無果,還差點被下大獄,也不敢再鬧了。
只能灰溜溜和陳剪秋一樣,兩手空空出了縣衙。
二人都會識文斷字,初時在象山找了份跑腿兒和抄書的活兒,倒也能糊口。
陳剪秋醫術好,他倒是想找一份坐館大夫的活兒,可是他找不到人給他做保,又不是本地人,沒有醫官肯用他。
做賬房就更不用想了!
沒辦法,只能先從苦活累活干起,畢竟要吃飯。
而且兩人都是想要回家的,山高水遠,盤纏就是個大問題。
吳胖子有多年經商經驗,心思靈活,讓他老老實實給別人上工只為一日三餐,那是不可能的。
倆人拿到第一個月的月錢后,吳胖子便說服了陳剪秋一起做小生意。
本錢不多,還不到500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吳胖子對這筆錢怎么用很慎重,甚至比他當初經手上萬兩銀子的貨銀還要緊張。
仔細觀察后,他決定去鄉下收一些比較老舊的古玩字畫到城里賣。
得益于從小的成長環境,他對古玩字畫有一定的品味和經驗,那種爛大街的他不要,挑選的都是比較特別的,雖不是大家所作,但上了年頭,買的就是古香古色。
鄉下人大部分都不懂這些,可以用極低的價格收過來。
目標客戶群體則主要是讀書人,包裝甚至都占了成本的一半以上。
這時候只有讀書人有錢,也只有讀書人的錢比較好賺。
吳胖子的定位很明確。
起初確實很順利,陳剪秋幫著打打下手,跟著一起混了好幾頓飽飯。
但是好景不長,兩人很快被人盯上,他們沒有背景又沒有根基,就算被別人套麻袋,一棍子打死也沒人知道。
最后在地痞的威脅下被趕出了象山,還被搶光了所有的錢。
吳胖子簡直想哭!
世道太艱難了,簡直是不讓好人活命啊!
于是兩人便開始了乞討之路,準備去下一個縣城。
誰知這時候朝廷又開始征收徭役賦稅,老百姓活得更艱難了,就更別提他們這些叫花子了!
什么叫生不逢時,時運不濟,這就是!
饒是陳剪秋心態一向都好,這下也繃不住了。
任你有百般武藝卻施展不出來,那叫一個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