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激化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張平安心里很清楚。
遠在臨安的朝中各人更清楚。
林俊輝了然一笑,端起茶杯悠悠道:“是啊,早晚得有這么一天,在此之前,我們應當做的,能做的,就是盡快提升我們的價值,只有我們自己越有價值,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才能應對即將到來的風浪!”
“這么說,你也有心理準備了,也不反對?”張平安挑了挑眉,湊近了低聲問道。
“反對也無濟于事,看看形勢再說吧,如果爛船真的修不好了,也只能再花重金重新登一艘新船了,總不能跟著一塊兒沉下去吧,就算我愿意,我還有這么多族人,我也不忍心吶”,林俊輝面上有些悵然和無奈。
“去年見你時,你還沒有看得這么通透,咱們真是活一歲老一歲,都穩重了,這樣也好!”張平安笑了笑。
“不瞞你說,我也不怕你笑話,我兒子沒出生前,我真的沒想到我會像現在這樣,這么瞻前顧后,有時候還擔驚受怕,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會三思而后行,真的沒辦法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了,有了更多的牽絆,也就有了更多的顧忌”,林俊輝說著就有些自嘲地搖了搖頭。
“我也一樣啊,為父者,大半如此,因為在乎,所以不敢輕舉妄動”,張平安深以為然,繼續道:“不過目前這樣的發展方向我認為是好的!”
“嗯?說說看,我也想聽聽你的想法。”
“不說別的,單就安南稻和番薯的推廣,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這兩樣農作物不僅好養活,產量還高,只要全國推廣,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兩三年,國庫絕對能充盈不少,百姓們也能大大解決饑荒問題,進而提高國力,這將是被載入史冊的一項壯舉!”
“的確,我聽說是挺高產的,大力推廣不可否認是十分正確的決定”,林俊輝點頭。
“你也看到了如今的局勢,咱們已經來到了北地,沒有蒼梧江這樣的天塹阻攔,和反賊白巢以及外族的阿布拉正面大戰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三不五時的小戰估計更是家常便飯,淮河一線已經收復回來的城池必得做好應對才行。
撫綏百姓、招撫流民、修葺城池、減免賦稅,振興農事,方方面面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朝廷能夠重視,并派咱們過來治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就眼前來看,這難道不是一個好現象嗎?
按我說,就因為有周子明這樣的人在前線牽制,朝綱才不至于太糜爛,挺好的!起碼對于百姓來說挺好的!”張平安緩緩分析著。
“這個我贊同”,林俊輝點頭,“還有一件事,是關于你六姐夫的,聽聞他在火器坊干的如魚得水,改良發明了好幾種火器,其中不少都用于了這次前線的戰爭中,威力顯著,以往朝廷不太重視這個,也沒當回事,這次看到戰果以后,才發現火器確實威力驚人,現在工部正想辦法想把火器坊從周子明手底下人那里要回來呢!”
“那周大人肯定不干啊,他又不傻!”張平安聽了當即道。
“是啊,我也是這么認為的,雙方正私下僵持著呢,我懷疑周子明可能要想辦法把火器營挪到揚州,直接挪太打臉了,大概率是把火器營里重要的手藝人送到揚州,仿建一個,所以我提前給你打個招呼,你心里有個準備就行,我估計你六姐夫可能不久后也要來北地了”,林俊輝突然提起道。
“嗯?這樣的嗎?”張平安若有所思。
“你六姐夫這樣領頭的手藝人多半跑不了,工部雖有心,到底還是辦事不夠強硬,說白了,還是不敢翻臉”。
“唉,沒想到到頭來,我六姐夫也要和我六姐分居兩地了,只有我二姐和五姐一家能安然在臨安過日子,也罷,哪能事事如人意呢,總有回去的一日”,張平安回道。
“不說了,走,咱們吃飯去,明日我一早就要去阜縣任職了,下次再見還不知道什么時候,你總得擺桌好飯招待招待我,不然我可不依啊!”林俊輝笑道。
“那是自然”,張平安起身帶著林俊輝去了衙門的小花廳用飯。
這是衙門單獨的私人小廚房,能吃的比軍營的大鍋飯強許多,但和南邊兒還是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