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郎一臉不信的表情,憨憨的撓頭道:“平安,我是沒你聰明,讀的書不如你多,肚子里沒什么墨水,但‘君命有所不受’不是現在這么個情況,我還是能看出幾分的!”
張平安聞言很欣慰,贊賞道:“大姐夫,你真的成長了不少,對各方面局勢比以前敏銳多了!”
“不敏銳不行啊,不會的總得要學著啊對吧,不然豈不是糊涂蟲一個,書上說‘讀書使人明智’誠不欺我,我自己也感覺多看書后啟發了不少”,劉三郎憨憨笑道。
“嗯,是這個道理!”張平安點頭,隨即繼續道:“周大人不回臨安自然有他的道理,恐怕他一旦回去了就再回不來了,咱們在前線苦心經營穩住的局面就會付諸東流啊!
等朝廷下一次有能力再北伐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到時我們何日才能再回歸故土呢?!”
“我大概明白了”,劉三郎悶聲應道。
“目前這樣兩相制衡的局面對咱們來講沒什么壞處,對于朝廷來講,則是一個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對于百姓更是利大于弊!
咱們這次大豐收你也看到了,百姓們能分到糧,能有飯吃,比從前當流民,當兩腳羊時的日子好過了不知多少,這才是人過的日子,所以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覺得周大人的做法沒什么問題,我私心里是十分支持他的”,張平安騎在馬上,緩緩說著自己的真實想法。
劉三郎聽后點點頭,表示明白了,沒再多問。
“現在的局勢瞬息萬變,且看且應對吧!知道的越多,煩惱越多,還有我在前面呢,一切有我操心,大姐夫你就放心吧!”張平安最后又補充了一句。
才勒了勒韁繩“駕”了一聲,灑脫地騎著馬往前奔去。
不知不覺,在澤縣也快待了一年了。
想到馬上就能見到親人,張平安萬分期待。
其他人也趕緊跟上。
眾人第二日下午就到了揚州。
張平安的打算是,先在揚州和六姐夫聚一聚,待兩天,然后再返程途徑常縣巡視一番,把流程走完。
最后順路北上回澤縣!
于釋奇作為揚州新成立的火器營里重要的領頭人,到揚州后,被安排的居住環境不算太差,有單獨的小院子,院子里面還有桂花樹,有水井。
雖然不大,卻布局合理。
收拾出來住起來很舒適。
據說曾經是一個小吏的宅子。
張平安到了以后沒有驚動其他人。
直接帶人去了宅子那邊等。
于釋奇下值回家后,看到眾人的時候,臉上先是一驚,隨后喜不自禁。
“大姐夫、平安,你們怎么來了?!”
于釋奇邊說邊去開門,招呼道:“來來來,快進來,咱們進去坐下聊!”
“六姐夫,好久不見了”,張平安笑道。
隨后跟在六姐夫身后,帶著其他人一道進去。
劉三郎進院子后打量了一下,中肯道:“這宅子還不錯!”
于釋奇一邊燒水準備給眾人泡茶,一邊隨口應道:“是還行,好生再打理收拾一下,住著肯定不錯,不過現在宅子不值錢,我們這批來的工匠每人都分了一套,只不過我這套離衙門更近些,年份也更新一點而已!”
說完又有些懊惱:“早知你們要過來看我,我就跟人淘換一些好一點的茶葉和吃食了,現在家里什么都沒有,也沒什么好招呼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