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張平安起來用了早飯后,便準備告別六姐夫,返程去往常縣。
于釋奇一直依依不舍的送別到城外。
“六姐夫,我們走了,別送了”,張平安嘞了嘞馬停下。
囑咐道:“你一個人在揚州,若是有什么事情拿不準的話,可以去問問羅將軍,經過昨日吃飯這事,我發現他這人是粗中有細,又消息靈通,跟他商量一下沒什么壞處,若是不著急,也可以寫信給我,咱們在北地就是要互相扶持、守望相助!”
于釋奇點點頭:“我明白,你們放心吧,路上小心!”
辭別六姐夫后,張平安帶著人快馬加鞭,不到兩個時辰就到了常縣的管轄范圍。
常縣地處官道旁邊,又緊鄰運河,交通便利。
當地百姓曾多以養鴨和養蠶織布為生,出產的咸鴨蛋以及素色錦緞都十分有名。
除了麻鴨、咸鴨蛋、素色錦緞這幾樣特產,常縣還有一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特點,便是尼姑庵與女道觀特別多。
大夏有名的女道士呂玄淼就曾居于此。
甚至在附近鄉下有了“長女不嫁,為家主祠”的風俗。
因此本地女性地位較其他地方來說相對較高,民風開放不少。
原本是個很適合百姓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但自從北地戰亂頻起后,百姓流離失所,常縣便荒廢了。
現存人口將將一千余人,里面甚至多數還是還俗的女修士。
躲在大片的蘆葦蕩,或者野地的坳坳里僥幸存活下來的。
少見的竟然出現了女多男少的情況。
在今年的秋收中表現的便有些差強人意了。
主要還是人手不足的問題。
要想快速恢復往日繁華,除非有大量人口遷入才有可能。
隨著慢慢靠近常縣縣城,道路兩旁的農田里已經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農人在地里忙活了,的確是女性居多。
進城時,守城兵一看一行人是生面孔,盤查的便格外嚴格。
吃飽拿出令牌表明身份后,立刻便有人進城去通報。
張平安帶著眾人好整以暇等在城門處。
順帶眼角余光打量了一圈四周。
發現常縣的城墻修葺很一般,城樓上的守衛也比澤縣少了很多。
片刻后,常縣縣令便帶著人快速過來迎接了。
遠遠見到張平安便深深鞠了一躬,拱手行禮道:“下官何有才,恭迎張大人憲駕!大人不辭辛勞,蒞臨巡查,下官等人不甚惶恐,還請快快隨下官進城歇息,喝杯涼茶解解暑氣。”
“有勞何大人了”,張平安客氣道。
這位何有才何大人,當初還是和他同一批坐船來北地的。
年紀將近三十歲,學問還過得去,但性格很擰巴,時而沖動,時而猶豫不決。
兩人在船上就認識了,彼此有個面子情。
這人是舉人出身,能干實事,心也不壞,大體上做事都是為百姓在考慮,但是謀略不足,能力有所欠缺。
當初家里散盡家財,求爺爺告奶奶才在臨安附近的一個縣城給他謀了知縣一職。
可這人壞就壞在性格沖動,還沒有城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