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看完后,張平安心里只用了一句話總結:朝廷以后怕是要更亂了。
姓夏的鍋里好不容易冒了點熱氣起來,將將有可能能續上命,一下就被澆滅了!
真是好歹毒的計謀!
這項任命本質上也就是意味著皇權的衰落和對世家的妥協。
說明以后重要的決策,不再是太后和皇上的一言堂了,而是由四位輔政大臣共同商議后決定。
皇帝作為“天命”象征,本就需要保持絕對的權威,而輔政大臣代行部分皇權,將會天然地削弱這種神圣性。
權力結構的內在矛盾,往往會導致政令難以有效運作,很容易引發朝堂動蕩。
加上這幾人無一不是出身世家,且在官場和家族中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這樣的任命就更耐人尋味了。
也不知是幸或不幸,其中一位輔政大臣就是出身錢家,是他岳父錢大人的嫡親堂叔。
他媳婦兒錢攸宜得喊一聲叔爺爺。
此人浸營官場三十余年,十分狡猾,之前一直在內閣,也不知這次怎么上位的。
再想到其他三人,都是差不多的厲害角色。
張平安曾經參加瓊林宴的時候,在宮里無意中和太后遠遠有過一面之緣。
他觀太后也不是呂后、武皇之流能力卓絕。
估計以后怕是難以狹制這幾位輔政大臣啊!
聰明人一向不少,老禿看完后嘖嘖了幾聲,哂笑道:“年少時師傅們總說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那就是一生捧著金飯碗了,是個好活路,可是現在呢?哈哈哈!”
說完搖搖頭離開了。
劉三郎則看向張平安,問道:“那以后豈不是要六個人說了算了?”
張平安平靜地搖了搖頭,看向遠方,回道:“怕是不止啊,誰背后沒有一堆軍師門客出主意,又有多少勢力摻雜其中,麻煩的很吶!”
像張平安一樣擔心的人很明顯有不少。
收到邸報不過三五日,張平安便又陸續收到羅將軍、屠孝文、林俊輝等人的加急來信。
信中隱晦的提到了正月以來發生的大小事,隱隱表現出了自己的擔憂。
涉及到朝政,知道張平安也不方便回信說這些。
幾人都表示以后要常常通信,互通有無。
這樣起碼心里有個底。
張平安看完信嘆了口氣,呆坐了一會兒后,才提筆一一回信,簡單問候了各人近況,其他的什么也沒說。
縣城里,除了像張平安這樣有品級的人關注邸報外,其他的小兵和百姓們壓根兒沒在意這個。
日子依然如故。
他們最關心的是眼前的一日三餐,吃飽穿暖。
皇位離他們實在太遙遠了。
眼看正月快過完了,張平安正和老禿幾人商量春播的事情。
周大人突然派了驛騎八百里加急,往淮安和揚州一線的城池發了急報,需要調撥大批糧草。
跟送信的騎兵細一打聽,張平安幾人才知道,原來是盤踞在中原地區的外族人鬧了春荒。
從年前快入冬時,便時不時侵擾,沒撈到什么便宜。
這次他們不知如何集結了大批人馬,埋伏在淮陽關附近。
手中還有了厲害的火器,一舉偷襲成功。
讓前線傷亡慘重!
糧草也被搶,將士們所剩口糧即將告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