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打算糧草送到淮安后,直接裝船,沿著淮河往西走水路,那些漕船都是我在慈縣的時候親自盯著做出來的,船速最快可達三百里,加上這幾日都是吹的西北風,順風而行,速度恐怕還能再快上幾分,這樣只需四日就能到!”
“他們堅持四日應當問題不大”,老禿回道,“那揚州那邊呢?”
“揚州那邊現在是羅將軍主事,他從軍多年,知曉輕重,我不擔心,官場最忌諱的就是越俎代庖了”,張平安搖頭道。
“澤縣的事務我準備暫時交給鄒平代為處理,你覺得如何?”
老禿一臉驚訝:“你要跟著一起去?”
“不錯,我準備明日一早跟你一道去淮安,這批糧草我不親自交到周大人手里我也不放心啊,唇亡齒寒,要是前線潰敗,我們都不會有好下場!”張平安鄭重道。
“現在淮安到揚州一線還是安穩的,有鄒平、阮三和大姐夫幾人留下,也不需要我太擔心。”
“可你從沒上過戰場?刀劍無眼的!”老禿道。
說心里話,他是不想張平安去前線的。
萬一在前線送了命,英年早逝,實在太可惜了!
“你不用勸我了,我意已決”,張平安道,說完又笑了笑:“放心吧,小時候有大師給我算過命,我不會有事的。”
老禿嘴唇動了動,到底沒再說什么。
最后只拍了拍張平安的肩膀,贊了一句:“汝真乃大丈夫也!”
兩人說完話,便分頭行動。
征集民夫,抽調兵丁,糧草裝運,政事交接,都需要時間。
得知需要押送糧草去淮安這個消息,營里的兵丁們還好,畢竟對于他們來說,這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對于百姓們來說,就無異于沸水進油鍋了。
被抽中的民夫大多都很悲觀。
張平安和老禿兩人忙碌了一夜沒睡。
第二日天才剛蒙蒙亮,兩人便帶上隊伍出發了。
身后騎著馬的小兵和推著車的百姓在寒風中寂靜無聲。
只能聽到車轱轆的凌凌聲。
鄒平站在城樓上望著眾人遠去的背影,心情沉重,心中暗暗祈禱,只希望一切順利!
再起烽火的話,這片土地可就真沒救了!
張平安和老禿走在最前面,同樣心情沉重。
解決了糧草問題,他們昨天壓在心中的疑問便冒了出來。
“平安,你說這是怎么回事?火器一直只有我們大夏的火器坊能造,怎么突然那些韃靼人也有了?”老禿突然湊近了低聲問道。
“火器并不只有大夏才有,呂宋那邊的羅剎人早就已經在使用火器了,甚至比我們更早發明火炮”,張平安靜靜道。
老禿低罵道:“少給我扯犢子,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就算呂宋那邊的羅剎人使用了火炮,那些韃靼人又是怎么得到的?跟他們有什么關系?我看啊,還是出了內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