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騎馬緊趕慢趕,眾人終于趕在關城門前到了揚州。
這次張平安沒去驛館,而是直接去了羅將軍府上拜訪羅將軍。
上次過來就沒知會一聲,這次不好再不打招呼了。
而且張平安有意和羅將軍搞好關系,自然更加應該上門一趟。
羅將軍聽到下人來報張平安過來有些吃驚,但很快調整好表情,吩咐下人帶人進來。
張平安一進花廳便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羅將軍吩咐下人上茶后,便隨口笑問道:“賢侄這次怎么有空往揚州來了?”
“這不是剛春播完嘛,黃知府事務繁忙,我作為淮安府同知理當往底下各縣巡視,看看春播的情況,最后一站正好是常縣,離揚州這么近,我便想著順道來探望探望羅叔您老人家,也看看我六姐夫最近過得怎么樣”,張平安笑著回道,話答的滴水不漏。
羅將軍聽后露出一臉欣慰的表情:“難得賢侄你還記得我,羅叔甚是欣慰啊!春播情況怎么樣?”
“挺好的,底下各個縣令都恪盡職守,一點沒有耽誤春播,我觀沿途百姓們的臉色也好了不少,俱都秩序盡然地在田間忙碌,想來再讓百姓們休養生息幾年,便能恢復到從前的五六分繁華了。”
“那不錯,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看來用不了幾年,以后就不用再從南邊調糧食過來了”,羅將軍點頭道。
“不錯,只要能像現在這樣一直安穩,北地糧倉充盈指日可待”,張平安回道。
又問起這次來的重點,“不知我六姐夫現在如何了,能不能安排我們見一面?”
“這個嘛,按規矩是不行的,他們火器坊的人都得在火器坊里吃住,不得和外人接觸,你也知道,這是周大人下的命令”,羅將軍一臉為難道。
看張平安臉色不好,一臉失望,才又把話頭轉回來,繼續道:“不過賢侄你不是外人,咱們兩家這什么交情,就算冒著破壞規矩的風險,我也得讓你們見一面啊,總不能讓你們白跑一趟!”
“我知道這是讓羅叔為難了,多謝羅叔,這份情小侄記在心里了”,張平安拱手道謝。
“對了,你們應該還沒用飯吧,咱們不如邊吃邊聊,別餓著肚子講話,我剛才已經吩咐廚房開火了,現在應該差不多能擺飯了”,羅將軍招呼道。
眾人于是移步飯廳。
席上氣氛還算熱絡。
羅將軍有意無意地提到了年初張平安親自往前線送糧草的事情。
試探道:“我竟不知賢侄竟然還能文能武,親自跟著一起去前線送糧草,先不說別的,恐怕就這份膽氣就少有人能及!”
“羅叔過譽了,我當時還是想的淺,只一門心思的想著這糧草至關重要,必須得親自送到前線才行,澤縣守將眾多,也不缺我一個,所以我才冒險一同過去的,讓羅叔見笑了”,張平安沒說太多,笑著搪塞了幾句。
轉而把問題拋回去,道:“只沒想到周大人謀略過人,竟然能一舉反擊,搶回大半糧草,還揪出了內奸,真是大快人心!
就是不知為何朝廷收到消息遲滯了幾日?最后還是把后援的糧草送過來了,他們估計知道消息后也是心痛的緊吧?!”
“呵呵,那肯定的”,羅將軍干笑了兩聲,趕緊招呼眾人吃菜。
張平安也見好就收,不再談論這個話題。
他就知道這其中少不了羅將軍的手筆,不管是兩頭押寶也好,還是有其他小心思也好。
總歸來看,這人心思還是挺靈活的,沒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朝廷上,不是一門心思口呼家國大義的愚忠之人。
而這也間接代表了羅家的想法。
劉三郎雖在一旁聽了個半懂不懂,但還是在努力消化個中信息。
他知道,以后這些場面都是少不了的,自己得學會應付,不能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吃完飯后,張平安等人便留在羅府歇息了。
羅將軍沒有食言,第二日一早,待眾人吃過早飯后,便安排人去了火器坊附近的一處茶樓會面。
揚州城比去年來時更熱鬧了幾分,茶樓也變多了。
盡管如此,在這節骨眼,能開茶樓酒肆的人也還是需要一定背景的。
比如眼下這處,張平安就知道,是羅將軍借著其他人的名義開的。
賺不賺錢是其次,主要是多了一個打聽消息的地方,自己和人會面也放心。
張平安和劉三郎落座沒一會兒,就透過窗戶,看見六姐夫于釋奇低著頭快步往這方向走來。
明顯是不想引人注目,走在路上十分低調。
待上樓進了包間看見張平安兩人后,便再忍不住激動的心情了,語氣哽咽道:“平安,大姐夫,你們怎么來了?”
“我們正好在附近縣城巡視春播的情況,離得近,就順道來看看你過得怎么樣了,六姐夫,你最近還好嗎,收不到你的來信我們都挺擔心的”,張平安關心道。
“我挺好的”,于釋奇激動過后便有些不好意思。
收拾了下心情后,努力平靜道:“對了,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升官了,而且過段時間,可能你六姐和孩子她們要來揚州了!”
“來揚州?”張平安和劉三郎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驚訝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