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過后,第二日便是正式的加冠禮了。
是在提前布置好的正堂舉行。
儒家強調“冠者,禮之始也”,旨在通過禮儀訓練培養讀書人“孝、悌、忠、順”的品德。
因此加冠禮對于男子來說十分重要,尤其是步入官場的讀書人。
提前邀請的賓客沒有不到的,現場十分熱鬧,但并不喧嘩。
加上有周子明這個主帥前來幫忙加冠,更顯得這場儀式十分隆重。
不看僧面看佛面,前來祝賀的人基本都是撿好聽的話說。
祭拜過天地、祖宗以后,就開始三加冠。
首先是黑色粗布冠,旁邊有人高聲唱著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寓意告別童稚,要開始承擔作為成年人的責任。
二加鹿皮冠,祝詞是“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
寓意從今往后要端正威儀,修身慎行。
三加爵弁冠,也是最隆重的一冠,乃赤黑色禮冠加淺紅色纁裳。
是由周子明親自唱的祝詞:“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
聲音清冷又威嚴,現場霎時一片寂靜。
此冠寓意正式獲得成人資格,可參與宗廟祭祀。
看著周子明平靜又深沉的眼神,張平安心中瞬間拂過千萬思緒。
嘴巴不由動了動,想說什么,最后還是什么也沒說。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就好!
加冠以后,下一步便是醴禮,由所有來的賓客向冠者敬酒,冠者淺嘗酒水后,象征被成人社會接納。
因為知道只是走個流程,倒也沒什么人死命勸酒,張平安淺嘗幾口后,便放下了酒杯,一點兒也沒醉。
隨后是取字,是由周子明親自取的,字“靖邊”,出自《左傳》靖亂安邦一句。
其中期待可見一斑,這個字一聽就帶有濃濃的家國情懷。
張平安說實話還有點不習慣,他簡直不能想象以后別人叫他靖邊的樣子。
一個名字就好像寓意新生一樣,即將要走入人生的另一階段。
最后一步是見尊長,需要給宗族長輩、母親、師長等行禮。
但因為都不在,這一步便簡化了。
只給來的賓客中德高望眾之人行了一禮替換,由長者給予生辰禮。
這就算禮成了!
從今往后,便是真正的不一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