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提著心,在朝堂眾人的萬眾矚目下到了臨安。
四位輔政大臣還沒見到本尊,商議余下的章程,這位皇叔就死在了別苑。
是剛吃完早飯發生的事情,很明顯的毒殺,甚至可能就是想給朝堂上下一個下馬威。
極其囂張!
朝堂上下頓時亂成一鍋粥,說什么的都有。
剩余在臨安的姓夏的皇親國戚很快分成兩派,一派蠢蠢欲動,在背后幕僚的慫恿下,想覬覦那個位置。
另一部分則想明哲保身。
事情一時陷入僵局,在大理寺的嚴查下,兇手很快竟然指向蠢蠢欲動的那幾位。
這下大理寺也不知道怎么辦了,只能上奏小皇帝和太后。
王太后眼看兒子已經靠不住,若兒子真去了,她一個孤寡太后能有什么指望,最后的下場肯定是好不到哪兒去的。
好不容易有個還算仁厚的皇叔可以過來接手皇位。
這一下子突然聽到是那些旁系的人在覬覦皇位,才下此毒手,立刻便繃不住了。
下令按大夏律法來,皇族犯法與庶民同罪,絕不姑息。
幾位輔政大臣老奸巨猾,比太后聰明的多,攔了幾次,到底還是沒攔住。
在如山的鐵證面前,他們再求情也沒用,現在小皇帝還沒死,而且還有一個魏行舟在從中作梗。
作為臣子,有時候也很無奈。
不到一月的時間,本就少的可憐的旁系皇族中人又死了一小半兒。
見此情形,剩余的那一撮人更加不愿意做皇帝了,就怕沒這個福氣,反而枉送了性命。
小皇帝每天就靠湯藥吊著一口氣,最急的就是幾位輔政大臣了。
眼看姓夏的人都要死絕了,這皇位到底誰來坐?
事情一拖就拖到了九月份,就在這期間,周子明帶著人馬勢如破竹,以方城為中心,戰線又往西拉長了幾百里,打到了均州武當縣。
隨后往南,逐漸收復了鄂州等地。
淮河一線和蒼梧江一線徹底形成守望相助之勢。
臨安聰明人很多,四位輔政大臣更是其中翹楚。
不顧太后意愿,私自用了八百里加急往前線連發三道旨意,言明圣上病危,召周子明回臨安覲見。
可惜,這時候已經太晚了。
周子明在荊州看到圣旨的面色無比平靜,隨后勾起嘴角輕笑了兩聲,然后將圣旨放在火燭上燃燒殆盡。
嘴里嘆息道:“也是時候了啊,本來想多緩兩年,看來是等不到了!”
心腹在一旁很有眼色的問道:“主子,是不是讓我明天給其他將軍通個氣?”
“嗯,你著手去辦吧,還有臨安那邊,用飛鴿傳書,給宮里傳個信,讓他們動作快些!”周子明起身撥了撥燭火,淡淡應道。
“明白!”手下拱手行禮后快速出門了。
這時候,張平安還在盯著收番薯的事情。
雖然雨水少,但番薯收成沒受什么影響。
沒過幾日,突然收到了送來的邸報上征兵的通知。
抽的不算太厲害,汝南府要征兵三千人,至于具體怎么個抽法,就看各地自己安排了。
還算能讓人勉強接受。
張平安從這份邸報中看出了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