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交替的場面往往充滿政治象征、禮儀規范和權力博弈。
核心流程包括祭天告祖、頒布詔書、交接璽綬、新帝登基這四個環節。
周子明帶著手下進宮的時候,宮門早已打開,吳有貴領頭,帶著太監宮女們恭敬地垂首侍立在宮道兩旁等候。
宮中禁軍和侍衛也身著鎧甲,手杵紅纓槍,肅容站在兩邊。
場面一時寂靜無聲。
待周子明帶人經過宮道時,所有禁軍侍衛和宮女太監們紛紛一起垂手叩拜,高呼“參見圣主”。
周子明見此,面無表情地繼續騎馬帶人往里行去。
再往里走了長長的一段路,經過漢白玉橋至太和殿廣場時,便能看到小皇帝早已率百官等候在此。
全場鴉雀無聲,氣氛比宮門處更加沉悶。
一時間甚至只能聽到秋日清晨的呼呼風聲吹過。
小皇帝今日打扮的十分整齊和隆重,頭戴冠冕,身穿龍袍,臉上許是上了脂粉,氣色看起來比在床榻上時要好許多。
王太后就坐在旁邊的位置,面無表情,打扮的十分素淡。
最先開口的是之前四位輔政大臣為首的那位,姓崔,乃是世代簪纓之家出身。
崔家千百年來起起伏伏,榮寵不衰,屹立不倒,雖然在京城的時候被白巢斬殺了一部分族人,導致家族元氣大傷。
但隨幼帝南遷至臨安以后,很快便再次在朝堂站穩腳跟,在朝堂上頗有影響力。
“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現既已天命所指,黑蛇擇主,我等凡夫俗子自當順應天命才是,恭迎圣主!”,崔首輔出列一步,提高聲音一字一句肅聲道。
隨后帶頭對騎在馬上的周子明行了跪拜禮。
其他文武百官見勢也跟著行了一禮。
此時,坐在上首最高位的小皇帝才按流程站起身,開口道:“朕以不德,承嗣大統,憂懼忝位,上干天譴,而周統帥圣德欽明,天命在爾,歷數允集,既天命已改,朕敢不敬順天命?”
意思是朕德行不夠,愧居帝位,恐遭天罰,既然周統帥是天命所歸,朕也不敢不順應天命。
話到此,小皇帝眼神悲涼,頓了頓才繼續開口,正式宣布讓位:“現,其以天下禪于周統帥,俾君奉承宗廟,允執其中!”
周子明聞言,這才翻身下馬。
其后跟著的人馬也利索地跟著翻身下馬。
周子明下馬后立時上前一步,語氣沉靜地拱手推辭道:“臣以庸虛,謬膺寵命,敢守微節,以避大位。”
意思是臣才能淺薄,不敢接受。
這也算是歷朝歷代禪位固有的規矩了,受禪者必須要三次推辭后才能繼位。
以表謙恭!
周子明話音落下,群臣便開始勸諫。
崔首輔帶頭道:“夏德已盡,周運當興,愿圣主順天應人,法堯禪舜。”
意思是夏朝氣數已盡,請效仿堯舜禪讓。
“不錯,天命已歸,臣等敢以死請!”文武百官皆情真意切地跟著跪請道。
反復推辭三次后,周子明才勉強接受禪位于他,開始即位宣言:“猥以渺身,托于兆民之上,敬承天命,祗畏不暇。”
意思是我微不足道,卻受托治理萬民,必敬畏天命,謹慎行事。
說完這番話后,周子明才上前,一步一步踏上臺階,一直走到最高位,接過吳有貴吳公公手上托盤里的禪讓詔書。
如若張平安在此,見到這一幕,恐怕只會感慨,這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時也命也,順應天地也!
沒有什么可能,也沒有什么不可能!
接過禪位詔書后,小皇帝便將刻有‘受命于天,齊壽永昌’福纂的傳國玉璽、天子印綬、符節等交給周子明。
寓示權利的交接!
隨后和群臣一起,再次開始叩拜:“恭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周子明抬手高聲道。
這一刻,望著天空,他的心情無比平靜。
果然是站的高、看得遠!